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乌兰牧骑队长 李景平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3日 07版)

        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演出现场。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内容

        【一线讲述】 

        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队伍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践行着“红色文艺轻骑兵,走遍草原为人民”的誓言。

        我1986年加入乌兰牧骑,见证了四子王旗的发展历程,也和乌兰牧骑一起成长。我们每年演出100多场,队员们背着行李、扛着乐器、举着红旗,走遍了四子王旗的农村牧区、边防哨所、企业、学校等地,为人民群众送去温暖和欢乐。

        初到乌兰牧骑那年,我只有17岁。父母得知后,带着8岁的妹妹步行了60里路,把新被褥送到我的宿舍床边。我心里一阵感动,坚定了做好这份事业的决心。

        首次下乡演出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演出结束后,汗水浸湿了演出服,很快冻出了冰碴,有的队员嘴唇都发青了。牧民们围上来感谢我们,图雅老阿妈几度哽咽:“我们牧区没有电视,就等着乌兰牧骑来表演。你们为我们演出,也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真是一心为老百姓服务的好队伍啊!”有时演得太晚来不及回去,牧民们会把家里最热的炕头、最暖和的被子留给队员睡,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牧民们亲切地称我们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演出现场都是掌声不断,还常有能歌善舞的群众参与到表演中。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牧区老人,我们会入户演出,为他们“定制”节目单。

        随着时代发展,农牧民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必须编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节目。每次下基层演出,我都抽出时间和农牧民聊天,确保编创排练的新节目更加接地气。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我们受到了很大鼓舞,专门编创了舞蹈《一封信》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经过不懈努力,四子王旗乌兰牧骑获得了许多荣誉。我们的办公室、宿舍、演练大厅也焕然一新,演出搭乘的交通工具更新换代,条件越来越好了。现在我们一共有38名队员,平均年龄27岁。年轻人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好,我们的编创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明显提高了。作为队里的老前辈,我既是老师,又是“家长”,队员们亲切地叫我“李爸爸”。

        激情不灭,青春不老。我将带领队员们继续扎根在杜尔伯特草原,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让乌兰牧骑这面文艺战线的旗帜在牧民们心中高高飘扬。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高平、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