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⑮】
我今年60岁了,是土生土长的广州黄埔人。大家都叫我“泉叔”,我的名片上也这么印,“志愿者泉叔”。
我们这里属于“先发”地区,到处工厂林立,早就不再为温饱发愁。不过,我发现,好多来穗务工人员忙着打工赚钱,孩子没人管。
这些孩子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更别说搞好学习了。
我虽然读书不多,但明白小孩子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心想,能不能办一个免费的小学堂,帮帮他们。
我联系了中山大学的志愿者团队,找好了场地,却在生源上遇到了大难题。好多家长觉得我们是骗子:免费学堂?还“一对一”辅导?有这样的好事?
这时,区里帮了大忙,出面做动员说服工作。2008年,“金雁免费学堂”正式办起来了。“金雁”这个名字就是区领导起的,意思是,来穗务工人员像大雁一样,冬去春来,但他们像金子一样珍贵。
办学,让我的晚年生活充实、快乐。有一次,我正在走路,一个学生家长突然叫住了我。吓了我一跳,因为他一手提着刀,一手拎着一块猪肉。他明白过来了,赶紧把刀藏到身后,笑着说:“泉叔,我家小孩以前都不怎么讲话,去你那以后活泼多了,叽叽喳喳的。”原来,这个学生家长以杀猪卖肉为生,要送肉感谢我呢。
还有一个叫徐俊文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主动联系我,想来学堂做老师,他跟我说“这叫反哺”。我听了,真是开心得不得了。
(本报记者王忠耀、吴春燕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