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贵州:精神文明奏新曲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04版)

        【文明在这里】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不仅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而且实现了93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程中,他们统筹红色文化、生态资源、脱贫成果,以红色为旋律、绿色为背景、乡村为和声,奏响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交响曲。

    红色主旋律

        “如果把遵义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红色文化就是沃土、红色基因就是种子、革命精神就是主干,有了这些,才能枝繁叶茂,开出文明之花,这是遵义的文明城市创建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也是我们独特的经验和优势。”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

        遵义市以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为根和魂,不断以红色基因感召人、以革命精神激励人,通过广泛宣讲红色故事、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维护遵义城市形象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在遵义遍地开花。

        同时,遵义市还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设“长征课堂”,培养“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500多名。来自遵义老城小学的红色义务宣讲员张瑞凝,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讲解员”“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另外,遵义市还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文明水平大大提升。

        贵州省六盘水市拥有红军长征足迹、“三线建设”等众多红色资源,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他们把红色文化渗透到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工作中,开展了“红色物业”活动,从群众最关心的方面着力,让城市社会治理更精细,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盘州市东湖国际商圈党支部书记韩海波说:“我们通过成立红色物业,打造红色平台、共享红色基因,以‘红色物业’为抓手,联动小区内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党建引领物业’的工作中来,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红细胞’。自‘红色物业’实行以来,小区内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也越来越好。”

    绿色背景乐

        六盘水的水城河,是贯穿市区的唯一一条地表河流,具有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水体景观等功能。然而,城市母亲河曾经是最大的“臭水沟”,一度还上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福祉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从2014年12月起,他们先后通过清淤、疏浚、通脉、净水,完善雨污排放系统,把水城河打造成了“生态河”,成为全国12个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100%的城市之一。

        六盘水以植树节、生态日、爱鸟周、湿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同时,深入实施了“大生态”战略,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

        从2010年至2020年,森林面积从550万亩增加到92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7%增加到62%,同时建成了“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水城国家杜鹃公园”“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等六个国家级公园,六盘水也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凉都”。全市生态旅游、避暑康养等产业发展迅速,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和50%以上。

        茶园长新枝、茶树冒新芽,时下正是夏季茶采摘期。7月以来,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村民伍远华一家忙着采茶卖茶。他粗略算了算,这十亩茶园今年已有8万元的收入。

        “在村民眼里,青山绿水就是银行。我们湄潭的生态茶喝出了健康,也给茶农带来了幸福生活,现在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伍远华说。

        绿色不动产、生态聚宝盆,这些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说法在贵州已经深入人心,群众爱绿、护绿、植绿的自觉性高涨。以龙凤村为例,目前生态茶园7000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50余亩,珍稀植物红豆杉种植园150余亩,加上凉爽的气候资源,乡村旅游火了,产业发展旺了,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0840元。

        据统计,2020年,湄潭全县茶叶产值60.6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50.1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其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优良的生态环境。

    乡风和谐曲

        遵义市播州区偏岩河从村子前流过,山脚下几十栋黔北民居错落有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了治家格言与家训,村委会的墙上,村规民约格外醒目。

        围绕建设文明乡风,遵义市播州区在每个村庄都推广“一约五会”(“一约”即村规民约,“五会”即新时代家风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公共卫生监督理事会、文化传承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带动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改善、文明新风弘扬等活动,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助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过程中,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探索实施“乡村治理诚信积分管理”新模式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将垃圾分类回收纳入诚信积分管理,引进垃圾回收企业在各村民组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将环境卫生整治、歪风陋习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产业调整管护及子女教育培养等纳入诚信积分管理。

        营盘乡成立了由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诚信积分评比小组,全面推行“用制度管人、用积分说话”的诚信积分管理“强机制”,让诚信“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

        营盘乡党委书记黎德朗介绍:“为构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化,培养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的文明风气,建设优美宜居、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我们多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积分超市’最终于今年2月份在全乡6个村落地推行;目前营盘乡共开展积分兑换10次,累计兑换物资6万余元,共计2000余名村民享受政策红利。”

        (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