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9日 星期四

    牢记“两个只有” 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作者:轩传树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9日 10版)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不仅明确将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总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明确将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提炼为“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强国之路,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选择、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道路,并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面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歌猛进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同时又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我们大致用了30年的时间,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一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面对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以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学习过苏联模式,也独立探索过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还是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的继续与发展。我们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部分和世界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支持援助了世界人民反霸反帝反殖斗争。这一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时代主题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又把握了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同样大致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我们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而且稳住了社会主义阵脚。这一伟大成就,意味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的伟大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证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且正在通过自身的伟大成就,推动世界力量格局向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这一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意味着“历史没有终结”,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现在,我们正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两个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前进。

        (作者:轩传树,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