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浙江大学地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莅临浙江大学指导工作,为学校描绘了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浙江大学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全校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进一步胸怀“国之大者”,赓续红色血脉,以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师生党员,打造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奋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浙大力量。
1.用“活教材”画出最大同心圆
不久前出版的“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立体化展示了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该书主编、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彦介绍:“通过这本书,希望同学们能深切感悟新思想的理论穿透力和强大生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同、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强劲动能,统筹推进一流教育教学、一流学科创新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全球开放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百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只有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内心。
“通过《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同学们都被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圈粉’,他们心系天下、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让我们钦佩。”在浙江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治文感慨地说。
在这个课堂上,教师细细品读百年党史,获得了学生们的满堂彩。“把高深的思想讲得通透,把宏大的理论讲得有滋味,这门课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到了我们心底。”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蔡起法说。
近年来,浙江大学加快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共同体建设,发挥专业教师、退休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等各方力量,用学生身边最直接、最生动、最具感召力的“活教材”画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为祖国找油田”是浙江大学“启真先锋”青年教师讲师团成员、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章凤奇的专业理想。20多年来,野外的工作在常人眼里很苦很累很枯燥,但他却乐此不疲:“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解一个个重要的科学谜团,还能为国家油气勘探事业添砖加瓦,就感觉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很值得。”
2.上一堂“有风景的党史大课”
赶飞机、搭动车、乘大巴,伴着一曲《马兰谣》,西行大漠腹地。浙江大学“党史青年行”马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的目的地是新疆马兰基地。
新疆马兰基地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核试验基地。这里人迹罕至,却留下了王淦昌、程开甲、吕敏、杨裕生、林俊德等一串熠熠闪光的名字。他们为“两弹一星”事业贡献了几十载青春。
“马兰基地的10位院士里,有4位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苑艺修说。“当我走进当年学长们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时,一种敬佩油然而生。”他说,“这种‘在场感’,让我通过用眼看、用手触、用心悟,去追寻一代代浙大人青丝化白雪的精神,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精神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浙江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作用,打造“行读党史”大课堂,引导师生边走边看边学边讲。两院院士、校文科资深教授、海归教师及青年学子在行走中读懂党史,在品读中见到行动,打造“有风景的党史大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校30余个院系的近5000名师生参与“行读党史”。
历史不只是写在教科书上,陈列在博物馆里,更是人们心灵的基石、灵魂的灯塔。浙江大学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更要学有所得。
即将在8月入职重庆定向选调岗位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严雅丽,毕业前放弃东部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到西部基层。1996年出生的她在登记表中写道:“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一颗稳固的螺丝钉。”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她说,井冈山之行,让自己对职业有了新的规划。“选调生需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很多工作就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这就是我的信仰。”
新时代,浙江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该院党委副书记费兰兰多年来致力于引导学生们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她说:“我们通过基层实践、交流学习、撰写《选调生青年院友访谈录》等方式,积极培养一批懂乡音、知乡情、亲乡邻并能够脚踏实地的时代青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开展“公毅计划”专项行动,推荐439名学生,前往新疆、广西、云南等14个省区市及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实践基地,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坚定毕业后投身基层服务的就业意愿和就业信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3.不断淬炼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能力
近日,建设中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传来好消息,作为核心工程之一的主机室基坑开挖施工全面完成,打破了浙江省公共建筑“最深基坑”纪录。
这个容量世界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机可以构建从瞬态到万年时间尺度、从原子级到千米级空间尺度等多相介质物质运动的实验环境,将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支撑。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凝练国家急需的重点攻关方向,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和创新范式迭代升级,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不断淬炼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表现。
浙江大学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全面服务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服务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最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20名专业教授带领近200名学生,深入城市社区、乡村和企业,共上一堂有中国温度的经济大课、思政大课。师生们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基层一线遇到的发展之困。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师生们与代表性商家、经营大户就生产经营、品牌建设和“互联网+”等问题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对生产销售的影响以及线上线下不同渠道之间销量的变化。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朱希伟说:“面对面交流能够得到一线信息,能更有针对性提供政策建议,让学生们能够更好感受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意义。”
如何凝聚师生力量,汇聚起建设“双一流”的磅礴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读好党史这本“教科书”,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启动“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汲取奋斗力量,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出发,认清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奋斗的目标愿景、肩负的责任使命、秉持的价值原则。
浙江大学进一步落实师生为本理念,不断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院系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实”字当先,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调研存在的问题,总结凝练出了志愿服务、优化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等六大类447件问题清单,出台一批深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便利师生的实招硬招,为师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和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