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面对面》连载⑬】
讲到坚持系统观念,主体功能区建设就是这一科学方法的实际运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是一个生态大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赋予不同的功能,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方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形成各有分工、彼此支撑的发展局面。这就像一个人的居室空间,需要分出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和卫生间等,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就是用系统观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中体现,是从全局和整体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高度耦合、系统集成的统一体,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的观点,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处理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基础性的思想工作方法
系统观念,是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思维。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系统观念的思想,比如“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都蕴含了古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朴素看法,在中医、军事、农业等方面得到了初步运用。西方哲学中也很早就有过系统观点,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原理,为现代系统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十分注重系统观念,强调事物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主张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世界。中国共产党是运用系统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娴熟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篇章。他在总结新中国初期建设和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非,中国和外国这十大关系。今天我们重温这部名篇,满满的系统观念跃然纸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发展,突出强调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洞悉时势、总揽全局的“大手笔”,贯穿了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全面”“总体”等系统观点是最鲜明的标识。
历史带来启迪,实践增添智慧。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我们对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想工作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要看到,社会发展是一根链条,社会结构越复杂、规模越庞大,链条就越精密,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造成整根链条的中断。这就好比一架飞机,由几百万个零件组成,任何一个零件存在缺陷,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
坚持全面整体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之分,整体决定着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部分是事物的组成要素和内在构件。现实中,有的人容易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的错误,对未来走向的判断出现偏差,使事业发展遭受曲折。只有整体全面看待问题,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观大势、明大局、谋大事。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蝴蝶效应”引发遥远地方数周后的飓风、“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产生始料未及的次生灾害……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现象,实际上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只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不出现短板和弱项,避免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
坚持运动发展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永恒运动的哲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并进行了升华和完善,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可以说,运动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只有坚持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把握,才能扣住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步伐,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二、我国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奏响奋进凯歌,激荡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7年多时间,2000多项改革举措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全方位立体化地改进各领域体制机制。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有力彰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系统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人类社会在狭义上说,同自然界一样,也是由若干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其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具有逻辑关联,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交织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之后认为,社会系统至少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3个子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从当今时代来看,社会活动的涉及面和复杂度大大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虽然社会系统更加细分化和具体化,但总体上没有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大框架。
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超巨型的人口数量、超强劲的经济实力、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超级因素”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我们的发展就像一艘巨轮在海上航行。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日益丰富和多样,时空范围越来越广、更迭频率越来越快、结构层次越来越多、影响程度越来越深。拿起社会分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我国发展系统性、整体性、相关性的特点十分明显,是一个纵横连贯、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从横向看,我国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些说法都是对我国发展全面性的一种概括性表述。如何更加明确地理解这一点,可以从党和国家机构组成作一简要分析。目前,中央部门16个、直属事业单位9个,国务院组成部门26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0个、办事机构2个、直属事业单位9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6个,涵盖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项工作。
从纵向看,我国发展贯通中央地方的各个层级。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将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县级、乡级,从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四级政权。改革开放后,市管县改革得到推广,在县级之上增加了市级行政层级,自此五级行政架构基本成型,延续至今。在这个行政体系中,中央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号令四方;省、市两级坚守一方,承上启下、居中协调;县、乡两级身处一线,坚决执行、狠抓落实。
从内部看,我国发展包括每个领域的诸多元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若干领域构成,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子系统。就拿经济领域举例,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新修订的分类标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分为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1个小类。我国仅制造业就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全部制造业门类,是全世界生产制造品类最齐全的国家。
三、坚持系统观念谋划发展
“全国一盘棋”是从整体上谋划推进我国发展的形象说法,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集中体现。推动发展就好比下一盘围棋,无论是布局抢点,还是攻防进退,甚至是弃子争先,都要从总体上来权衡,统筹各方关系,兼顾不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效能。坚持全国一盘棋,就是要以系统观念谋划发展,自觉做到识大体、顾全局。
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邓小平同志在《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中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我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从而为系统观念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物质基础。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系统观念很难推行,施政者只能考虑任期内的短期事情、更多代表所在集团的局部利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首次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推进,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深谋远虑、科学预见,加强前瞻性思考。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准备,这样就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无论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党的十五大谋划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擘画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2035年远景目标,都是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就要拉长视距、放开眼界,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走向,妥善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牢牢把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高屋建瓴、通盘酬算,加强全局性谋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某方面的“一枝独秀”,而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的集成实现。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说做好经济工作就“一俊遮百丑”,而是每个环节都不能“拖后腿”。坚持系统观念,就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大局、坚决服从大局,做到在大局下行动、在大事上作为,防止出现“邻避效应”等本位主义问题。只有加强全局性谋划,才能兼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使我国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加强战略性布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从战略上思考问题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之所以被誉为“克敌制胜最高战略”,就因为它在准确判断中日双方态势的基础上,作出抗日战争须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的科学论断,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为最终打赢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今天,14亿多人要迈入现代化,也是一场大仗和硬仗,需要从战略上考量和部署。必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奋斗新征程规划战略路径、提供战略支撑。
全面施策、多措并举,加强整体性推进。“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发展最好的部分,也受限于发展落后的地方。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如果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问题不解决,现代化的认同感就不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无从谈起。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奏响区域发展协奏曲,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全体人民劳有所得,共享中华民族从富到强的丰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艰巨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革命,要完成这一非凡的历史任务,需要有高超的智慧和思维,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和奋斗。只要我们牢牢掌握系统观念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就一定能够拨开重重迷雾,洞悉发展大势,驾驭错综局面,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民族复兴伟业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