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厚德博学、铸魂育人”院训,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建设,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始终坚持严格把控人才培养方向。
学院充分领会党中央推动“四史”教育的战略精神,敏锐注意到“四史”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同源同向性,深刻意识到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历史,对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学院组织骨干教师组成思政课程创新建设小组,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同“四史”教育有机融合的形式路径,追求思政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效率的持续创新提升,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四史”教育强化思政课程文化育人功能
学院深刻认识到“四史”蕴藏的巨大文化教育价值,在思政理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四史”蕴含的文化教育功能,将“四史”作为丰富思政理论课程文化教育内容、提升其文化育人功能的生动材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新中国伟大建设征程中涌现的壮丽诗篇,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四史”中的这些宝贵历史文化材料,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育人实效。学院多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探索“四史”教育嵌入思政课程的最佳融合点,强调突出“四史”教育文化育人功能对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引领全校思政课程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以“四史”教育引领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功能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院针对以往思政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四史”教育为突破口,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四史”教育主题活动,包括竞赛答题、红色研学、文艺汇演和各种趣味性课内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四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社会政治意义和文化魅力,将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论转化为体现思政教育意义的行为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素养。同时,“四史”教育的积极开展优化和改革了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让思政课程教学泛起焕发生机的涟漪,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理论和实践育人素养,一方面着力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对“四史”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从思想层面上切实提高教师“四史”涵养、家国情怀。学院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高校率先持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基层”实践教学活动、暑期“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马列经典著作”诵读活动、教师示范教学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党史教育实践学习,多次开展党史教育和宣讲活动,以提升教师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力,让党史教育进一步深切融入思政课堂。
以“四史”教育激发思政课程科技育人潜能
在教育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学院明确思政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搭“互联网+教育”的顺风车。以“四史”学习为契机,以“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为载体,学院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让技术红利转化为思政教育全面覆盖、纵深发展、科学展开的前行动力。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学院鼓励师生借助“学习强国”平台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和智能高效的技术服务,精准把握“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目标任务上的统一性,在传统思政课堂之外开展课外思政学习,延伸学生思政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打造“四史”学习和思政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全程性”的学习模式,使“四史”学习和思政教育走智能化、高效化之路。
(作者:李积伟)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