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陈晨从水利部获悉,截至2021年7月19日8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除渠中存有的水量之外,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其中,向津冀豫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中线工程连续安全平稳运行2400多天,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复苏了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受水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近7年来,已由规划时的受水区沿线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转变为主要水源,改变了京津冀豫受水区供水格局,惠及沿线20余个大中城市及131个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受益人口逐年攀升,目前京津冀豫直接受益人口增至7900万人,比2015年年底通水一周年时的3800万直接受益人口增加1倍多。
在优化供水格局的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截至目前,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48条河流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段回补37.89亿立方米。河湖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修复,区域水环境质量和宜居性明显提升。如今,白洋淀蓄水量达3.6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达267平方公里,水质持续好转,湖心区水质稳定为四类,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天津市海河水位升高,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北京永定河、潮白河水量丰沛,重现清水灵动、鸟语蛙鸣的自然景观。在南水的持续补充下,近年来,北京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目前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已累计回升3.72米。
为确保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统一调度、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实现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维管理信息化。为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中线工程建立由“1个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构成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水体进行定期“体检”。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发了自动化调度与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系统等,为工程安全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