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雪域高原上的“菜博士”

    ——记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4日 04版)

        【退役军人风采录】

        每天清晨,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温室大棚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菜博士”的民警孙超。在平均海拔32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坚守20多年,孙超攻克了高原种植技术难题,成功培育出不少农作物,创造出绿色奇迹。

        1996年,17岁的孙超从河北来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的一名士兵。“当时,菜和肉要从300多公里外的喀什运上来,战友们常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孙超回忆说,许多战友出现头发脱落、口腔溃疡、指甲凹陷等症状。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1998年孙超和战友白天执勤,晚上在满地石子的营区内,利用废旧营房的钢窗建起了第一座温室大棚。出身农家的孙超决心“让高原见到绿色,让战友吃上蔬菜”。

        在高原极端环境下,蔬菜幼苗成活率极低,但不服输的孙超没有放弃,初中毕业的他开始自学农业知识,钻研农业书籍,在地里测地温、量酸碱,晚上经常裹着铺盖睡在大棚里,赶上天气变化还要在大半夜烧秸秆给大棚保温。一路走来,孙超积累了学习资料50多本,写下学习体会50多万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反复摸索,孙超终于攻克了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成功种植出黄瓜、西红柿、茄子、生菜等30余种蔬菜,结束了帕米尔高原无法种植农作物的历史。

        2011年,孙超利用供暖热水修建了地暖式温室大棚,又改变了高原冬季无法种植蔬菜的历史。这些温室大棚被大家誉为“雪域江南苑”,工作之余,民警们都喜欢到这里转转。

        孙超成了远近闻名的“菜博士”。为了进一步降低蔬菜种植成本,更好普及大棚种植,让当地百姓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孙超积极利用当地政府建设的安居房,大力推广庭院拱棚种植,让高原蔬菜种植投资更少、见效更快、更好管理。

        “孙超教会了我许多大棚种菜的技术,现在我们不仅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还能把多余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增加收入。”提孜那甫乡牧民比比阿瓦·迪拉瓦尔说。

        受益于孙超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家见了他都竖起大拇指:“孙超,恰尔吉(好样的)。”

        2018年,原武警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孙超原本可以拿着高额复员费回河北老家与家人团聚,但他毅然选择留下来。之前,孙超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士兵;现在,他的目标是做一名“全能型”民警,既要做保障能手,更要做业务尖兵。

        对于新业务,孙超比旁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一遍记不住的内容,他就两遍三遍地学,不理解的部分,就虚心向同事请教。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边检业务。

        “下一步我想尝试温室果树种植,让高原拥有更多的绿色。”孙超说,站在新起点,要一如既往坚守岗位,为戍守祖国边疆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