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从小到大,每次有航天发射直播,我总是在电视屏幕前观看。这一次,当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冲向九天时,脚下传来的是隆隆震颤、耳边飞过的是虎啸龙吟、眼前浮现的是国之重器和航天英雄,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奉献一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全身,这样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现场观看发射,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小卫星班学生刘峙麟深受震撼,一年前,他怀揣航天梦报考了哈工大小卫星班。没想到,入学不到一年,作为“逐梦航天”思政实践团队成员的他,竟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亲眼见证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来到发射场不过几天,风沙已经使我们满身落满尘土,干燥的气候,已经使我们的鼻黏膜几度破裂。难以想象,在这里还完全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时,那些拓荒的先辈们,究竟克服了多大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到发射场,深刻地感受着航天精神。什么是吃苦,什么是战斗,什么是攻关,什么是奉献,这些曾经抽象的词语,此刻却无比具体,触手可及。”思政实践团一位成员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感悟。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思政实践课,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课程包括8个理论学时和24个实践学时,由学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杰出校友、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学生思政工作者共同组成课程师资队伍。”学校思政实践课教研室负责人介绍,“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我们协同各学院,带领多个学生思政实践团队,走出校园,走进科研一线、工程现场、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在学思践悟中读懂哈工大、读懂中国。”
哈工大思政实践课立足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资源,用好用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同时结合哈工大百年发展史和红色基因,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题和校内外实践地点。
5月15日,环境学院教授陈忠林带领“乡村碧水行动”思政实践团队的学生来到黑龙江省拜泉县同乐村开展实地教学。
结合当地水质情况,环境学院科研团队设计完成了包括接触氧化、两级锰砂过滤、紫外消毒工艺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研发,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饮水质量。
在同乐村饮用水处理间,碧水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忠林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同乐村的供水现状、水处理工艺流程等。“我们进入村民家,看到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听他们讲学校科研成果应用后村里饮水状况的变化,对于自己未来将从事的专业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全面的认知。”团队成员李馨睿说。
“做科研不仅要顶天还要立地,不仅要围绕国家需求打造大国重器,还要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陈忠林说。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