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新基建”成为航运发展新引擎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10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运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月11日是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以“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为主题的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以线上形式在云南昆明举行。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11000多个海岛、14000公里海岛岸线,水上运输、船舶建造、渔业产量、船员数量等指标稳居世界前列,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介绍,我国约95%的国际贸易货物量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运在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促进世界经贸发展,维护国家海外权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运大国,但我们离海洋强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上的认识差距。要破除传统的大陆意识和‘重陆轻海’的观念,全面认知海洋,依法开发海洋,共同管理海洋。”何建中表示,“中国航海日”的确定,是国家战略从陆上走向海洋,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转折点,它提示国人要增强海洋意识,提升海权观念,始终不要忘记国土的概念里还包含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兼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赵冲久指出,航运强则国强,航运业是服务内外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未来,我国航运业要继续当好对外开放合作的“主力军”,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推动航运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新作为。

        当前,国际航运中心“东移”的趋势日益清晰,我国航运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2020年中国海运进出口量增长了6.7%,达34.6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比重从27.1%提高至30%,对中国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贡献巨大。海运对全球经贸复苏发挥着强劲的支撑作用,海运业本身也正在加速演化。

        “以港口建设为例,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我国沿海港口空间布局和内河高等级航道体系已基本形成,港口吞吐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自动化码头的设计建造技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王彤宙表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绿色航道为代表的航运“新基建”,逐渐成为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表示,如今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发挥水运新优势:内河航道与沿海水上通道要成为内循环发展的大动脉,远洋航运要成为外循环发展的大通道,港口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要成为双循环联动发展的大枢纽。“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为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与增长,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水运行业需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增强新动能。”费维军说。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