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和国家对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不仅解决了影响香港和内地科技交流合作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鼓舞了香港科技界和香港同胞,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
——摘自2018年陈清泉等24位院士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后的感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陈清泉盼望已久!
那一年,由于在现代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时任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的陈清泉,当选为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泉的学术研究,始终追寻着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一切源于他早年的经历,他对祖国的繁荣和富强,热盼不已。
1937年,陈清泉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从他记事起,印度尼西亚先后遭受荷兰和日本的殖民统治,许多华侨的日子不好过。当时他就强烈意识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华侨的生命和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彼时,陈清泉刚上初一,班主任是一位进步人士,在他的教导下,同学们都非常热爱祖国。即便随后通过了剑桥的入学考试,16岁的陈清泉还是执意要回到祖国。
陈清泉回忆,自1953年回国后,他在科研路上不断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获得很多帮助和奖励,见证了国家几十年来科技发展的伟大历程。
尤其是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让参会的陈清泉激动不已,更让他找到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动力。
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影响科研发展的问题。
“我没有想到,习近平主席这么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勉励香港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建设,并责成中央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等问题。”陈清泉十分感慨,掣肘两地科研交流的壁垒终被破除,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时不我待!陈清泉凭借自己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推动中国登上世界电动汽车及其相关领域的舞台。他先后担任内地29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名誉院长或名誉教授,创立院士科创中心,积极推动两地的科研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
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时代,要分秒必争,从富到强,不但要用科技造福中国,还要造福全世界。”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