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星期六

    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4位民政领域党员代表讲述初心使命

    作者:本报记者 任 欢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03版)

        在民政工作领域,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常年和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打交道,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服务对象当作亲人。

        7月9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中外记者见面会上,4位来自民政工作领域的基层党员代表,讲述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故事。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心中,群众的需要就是她努力的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了让居民能够安心待在家里,桂小妹组建了15支“113敲门小分队”(“113”即1名社区工作者带领1名党员干部和3名志愿者)。他们白天敲门、晚上数灯,逐户逐人监测体温,坚持做到封楼不封爱,“控”人不控情。桂小妹记得,有一位居民身患尿毒症,想去医院做透析,但当时武汉已经封城。“113小分队”在了解到这位居民的需要之后,很快联系到爱心车辆,将其安全送到医院。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的,还有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30多年来,为了让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李银江扎根基层一线,直接服务困难群众2万多人。

        五保户李奇山是桂五镇敬老院第一个离世的老人。非亲非故,李银江却叫来妻子和他一起守灵送葬。面对闲言碎语,李银江不为所动:“五保老人无儿无女,我作为敬老院院长,不为他们养老送终,谁为他们送终?”如今,李银江已先后为76位五保老人料理了丧事,让64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到了亲人身边,帮助17位残疾人掌握了谋生技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所做的事,群众是看在眼里的。他们能从我身上看到共产党好,我就心满意足了。”李银江说。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无生活能力、无就读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精神发育迟滞、肢体残疾的“三无”孤残人员。“他们在我们院被称为休养员。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

        2003年的一天晚上,当时19岁的程静第一次独立值夜班。在推开一位休养员的房门后,她发现这位休养员将大便抹到了身上、床上、墙上……“看到这一幕,我愣了半分钟才想起给他洗澡,把床铺、墙上收拾干净。后来一整夜,我不停地问自己,我才19岁,这就是我的工作吗?周一,我心事重重地去上班,没想到那个休养员远远地看见我,就大声地喊‘阿姨来了,阿姨好!’我一下子就乐了。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程静笑着说。

        与程静一样坚持付出的,还有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燕。福利院有孤残儿童740多名,98%以上都是残疾或患病儿童。“让孤残儿童都能得到呵护,拥有幸福”,是程静始终坚守的信念。

        福利院有一个孩子叫郑小辉,他下肢瘫痪,但是很爱学习。“他对我说,院长妈妈,我想上学,我上课的时候可以不喝水,我下了课就不用去厕所了。听了孩子的话,我哭了。我下决心再难也一定要为孩子实现这个愿望。最终,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孩子如愿以偿进了课堂。母亲节的时候,他还专门画了一幅画送给了我,这幅画是我办公室最美的一道风景。”李燕说。

        “我常和同事们讲,因为这些孩子我们相聚,我们要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李燕表示,这些年自己和同事们一直在坚守着、奋斗着,是爱和责任在激励着她们。如今,福利院不仅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新入院儿童救治病房——天使驿家,还专门成立了救助社区困难儿童的蓝手杖家长俱乐部,先后救助各类困境儿童5000余人,使1200多名孩子圆了“回家梦”,1000多名孩子实现了“健康梦”。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本报记者 任 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