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②】
提起我们小岗村,大家都知道,是“大包干”的发源地。
1978年按红手印搞“大包干”时,是因为大家伙心里憋着一股气:有田有地、有牛有犁有耙,一年忙到头,咋就不够吃呢?
“大包干”后,干1年,够吃5年的。那个时候啊,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再往后,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都是托党的政策的福!
小岗村第一家农家乐“金昌食府”,是我和四儿子2008年合开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小岗村时,营业额就有七八万块。后来,到小岗村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一年能挣20多万呢。
总书记来时说的“农家乐,乐农家”,在咱家算是实现了。
镇上的干部说得好,农业有规模才有效益。2017年,我把家里的7亩地,以每亩800块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嘿嘿,咱也从农民一家伙变成了股民。到年底,村里每个人分红350块。到今年,已经是第四次集体经济分红了,涨到了600块。
现在,小岗人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住小楼房、开小汽车——搁到以前,哪敢想这些?!
日子越过越好,也就能留住人了。我有四个孩子,前些年都在外打工。这两年,一个个都回来了。一大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啊!小岗村将来的发展,还得靠年轻人。
我两个大学毕业的孙辈儿也回来了。你们在大包干纪念馆见到的那个解说员,就是我的孙女严妹。“七一”前,她去参加省里的演讲比赛,问我讲点啥好呢?我告诉她,就讲讲咱小岗村这些年的发展呗。
其实,有空我也常给游客讲当年的“大包干”、讲咱的农家乐、讲村里的变化。越讲我心里越亮堂:中南海和咱小岗啊,连着心呢!跟着党走,咱会越过越舒坦!
(本报记者常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