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

    养蚕致富经

    讲述人: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致富带头人赖运升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8日 01版)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

        开栏的话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小康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如今,从南国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俯拾皆是!小康,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身心愉悦、精神富足,也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今起开设《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专栏,约请各地区各领域的老百姓讲述自己的小康故事,敬请关注。

        今天你养蚕,明天蚕养你——这就是我的致富经。

        不信?你瞧:我家楼房、家具、家电、存款,哪一样不是这些蚕宝宝“吐”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我家就养过蚕。哪想到,蚕活了一半,死了一半。没办法,我只好去广东打工。打工,挣的是辛苦钱,养家还行,要说致富,可就差了点儿意思。

        这几年,政府推出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大家种桑养蚕。我就纳闷了:以前养过呀,不行啊!

        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我返乡重操旧业。刚上来,还真是不行,一年下来,有人收入几万,我家才几千……

        扶贫工作队员及时到家里“把脉”:“老赖呀,是你的技术不行。”

        人家介绍我到南宁一家养蚕合作社当学徒。先是“照葫芦画瓢”——他们用竹编给小蚕做“床”,我也用;他们拿石灰消毒,我也照着做。慢慢地,就摸到了门道。

        “小蚕生命弱,管理要严格。到蚕生长关键期,要特别注意防止病菌。”技术员这些话,我记得死死的。

        人常说,“增收靠科技!”这话,我是真信了。就这一家伙,大大提升了蚕的成活率:2016年,光养蚕,就增收6万多元。2017年,我又加了把劲,扩大规模,收入超过8万元。

        这以后呀,光景一年好过一年。

        一人富,不算富。我建起桑蚕实训基地,叫村民照着我的法子去干。去年,又牵头成立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菌子一上市,唰!三下五除二就给抢光了。

        说起我们中山村现今的光景,村里的文化人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桑田满园香,蚕蛹吐丝忙;汽车满村跑,家家住楼房;人人勤劳动,户户奔小康。”

        (本报记者周仕兴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