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党的百年华诞,我有幸采访了“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创作工程”的主创人员,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主题性美术创作背后的故事。采访中,“融为一体”一词让我印象深刻。
“主题雕塑名为《追梦》,高质量完成作品便是创作团队当下的梦想。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厂房内,冬天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都直逼我们体能和意志的极限。很多时候,站在脚手架上,汗水像雨水一样流进眼睛,却因满手是雕塑泥无法擦拭,但恰是那时,我们才真正感到与作品中塑造的农民、工人、解放军及各行业的‘追梦人’团结一致、融为一体……”主题雕塑《追梦》的主创人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的描述,刷新了我对大型雕塑创作艰苦程度的认知。他以“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形容了自己与创作对象的关系,给予我许多启示,更让我联想起自己曾为《青年说》版创作的插图《团圆倒计时》。
这组插画需要表现出除夕将至,打拼在城市的儿女即将踏上归途,身在家乡的父母满心欢喜等待孩子归来的场景。创作任务正值春节前夕,那时,坐在办公桌前构思画面的我,不就是画中之人吗?于是,放在脚边的行李箱、桌上整理好的报纸、墙上的绩效表格以及窗外的明月等元素便被我“原封不动”地搬上了画面。设计构图的过程非但不觉得吃力,反而异常流畅,也正因与创作对象的高度共情,让这件作品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完成采访,整理笔记时,我在“融为一体”下画上了重点符号,希望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采访写作,都需要多方面、深层次地理解创作对象,并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视角,感同身受,与其融为一体。
(作者:荣 池,系本报摄影美术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