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流动不流失 离乡不离党”

    ——青岛城阳区“五三二”举措确保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不掉队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段存晓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5日 10版)

        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分布范围广、去向难掌握、集中联系难。为确保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不掉队,青岛城阳区坚持“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工作原则,按照“摸底数、抓学习、办实事”的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在外骨干企业平台凝聚作用,探索出一条“五三二”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子,引领流动党员“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

        五项举措:将流动党员会聚到党旗下

        在城阳区,驻地在外企业有很多。常年在外奔波,驻外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成为一个共性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城阳区探索推行了“建立一套管理台账、搭建一个学习平台、配备一名党建指导员、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五项举措,切实将每一名流动党员会聚到党旗下。

        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台账,就是通过“请进来”和“走下去”的双向方式,分级分层分类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切实摸清流动党员数量;搭建线上云学习与线下活动室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为流动党员交流学习、开展组织生活、沟通个人事项等提供便利;为每名流动党员配备一名党建指导员,根据党组织年度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向流动党员传达学习进程、学习重点和党支部工作开展动态;组织流动党员每月开展一次座谈交流,反馈意见建议、分享学习体会;每季度组织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了解党员生产生活情况。

        “有了这个‘套餐’,我的学习更方便、方向也更明确了。”青岛思达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会党总支流动党员刘苗苗说。刘苗苗因多年前生病,一直在家休息。在组织流动党员交流的过程中,思达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会党建指导员了解到刘苗苗很想学习,便带上书籍上门入户,将整套学习资料送到刘苗苗的手上。

        三类课堂:让党史课堂鲜活起来

        如何使学习过程真正鲜活起来?“我们的办法是打造‘三类课堂’。”城阳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仇胜龙介绍,一是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App、党总支书记线上直播等形式,搭建党建微课堂平台,打造“指尖的课堂”;二是立足当地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和答题竞赛,打造“沉浸式课堂”;三是主动发送、邮寄学习资料,广泛开展专题讨论、送学进车间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先进事迹材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等,打造“行走的课堂”。

        “收到支部寄来的党史学习包裹真是太惊喜了,组织没有忘记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也让我一直跟随支部的学习节奏和进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在北京国寿金融中心工作的周薇说。

        为了让流动党员和在册党员一样,直接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城阳区驻地企业青特集团党委提出了“在册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竞赛”的学习形式,通过党员公开亮承诺、撰写“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征文和党史学习笔记等形式,为流动党员补课。

        两个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青特集团党委流动党员王慧在北京青特车桥公司工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主动联系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一场不落,并将活动照片、活动感想及时发到“燕归巢”流动党员微信群,与其他成员分享学习心得,还加入了当地的志愿服务队伍。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城阳区着力搭建两个平台,使流动党员学习党史和工作融合并举、整体联动,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思想与实践双推进。

        一方面,搭建“燕归巢”等志愿服务平台,号召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积极参与当地服务项目,并设立党员示范岗、创业先锋岗、文明先锋岗。

        另一方面,城阳区还提供平台,广泛引导流动党员宣传家乡、招商引资,并向在外流动党员开展回乡创业就业指导服务,目前已吸引6名高学历人才到青岛城阳区工作。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段存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