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4日 星期日

    厦门:精准保障 让百姓“住有所居”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4日 05版)

        不久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护理科的护士肖胜兰结束了在上海的培训,正式来到厦门工作。本来还在为住房问题发愁的她,惊喜地发现厦门面向无住房职工配租公共租赁房,由企业统一申请。于是,她通过程序申请住进了公共租赁房围里公寓,与同事合租了一间格局像学生寝室的三人间。平均下来,每人每月仅需支付300元左右的房租。这一政策为肖胜兰这样的新厦门人减轻了经济负担。

        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随着厦门市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更加规范、保障更加到位,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6.95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30.32平方米。“住有所居”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愿望,而成为更多厦门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老旧小区,让家园更宜居

        竖起围板,整理路面,粉刷外墙……尽管下着雨,但厦门思明区槟榔东里小区的改造行动仍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槟榔东里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计有49栋125梯1732户。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小区地下管网大部分都已老化、淤堵,电网如蜘蛛网般裸露在空中,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改造的持续深入,这些市政配套设施将得到全面提升。

        离槟榔东里不远的槟榔社区平安里小区,已于去年完成改造,如今这里有平整的地面、新栽种的花草、孩子们阅读交流的共享书屋,以及厦门第一个老旧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近年来,平安里小区运用“自家人工作法”,以楼道党小组为基点,弘扬近邻文化,组织居民参与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规划,打造了充满烟火气的“现代化”老旧小区。

        “自去年改造竣工以来,小区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秩序更好了,居民的心更齐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减少了。”谈起自家小区发生的变化,平安里小区居民蔡文文连连称赞。

        居民的心声,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叶文语在接受采访时说,厦门市建设局今年计划完成2.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完成投资3.1亿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4亿元。

    扩大租赁供给,不同人群实施不同住房保障举措

        上周,河南人李学记、湖南人王锦标成为室友,他们搬进了位于金榜南三里的租赁房内,这是厦门市住房局向公交车驾驶员配租的。之前,他们一般租住在城中村的民房,不仅经常搬家,居住条件也不好,而且房租支出较高。现在,他们合租85平方米的两房两厅,租金按照市场评估租金的70%计收,每人每月仅需支付600元。说起新房,李学记竖起大拇指:“住宅很温馨,还在岛内核心地段,上下班特别方便。”

        让李学记、王锦标受益的,正是厦门市多层次立体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样的住房保障产品,让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能一一实现精准保障。厦门本地低收入或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申请保障性租赁房,实现“保基本”;大学刚毕业来厦的新市民,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确保能在厦门落脚扎根“有得住”;在“三高”企业工作满一年的骨干员工,可以4.5折优惠购买保障性商品房,确保“买得起”;高层次人才可申购人才住房或申领住房补贴,确保“住得好”。

        截至目前,厦门市累计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约9.53万套(间),其中保障性租赁房配租约3.74万套,保障性商品房等销售型房源配售约2.14万套,市区两级公共租赁住房等配租约3.65万套(间),保障人数超过21万人。

        厦门市住房局副局长陈江生介绍,近段时间,厦门市还将“持续扩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就业大学生、青年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群等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全面构建“稳租期、稳租金”的住房租赁市场,目前已筹集各类租赁住房3万多套,年底前可建成投用,预计可满足8万人租住需求。

    住进地铁社区,生活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上个月,郭志金一家五口住进了翔安区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的保障性商品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他的两个孩子可以到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入学。他的妻子在岛内上班,社区门口就有公交可以进岛。刚刚开通的厦门地铁3号线让通勤更加便捷。

        来自湖北黄冈的郑泽源,在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作满3年,拿到属于自己的2020年骨干人才批次保障性商品房,房子也在翔安区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这里环境好,离我公司坐车也就十几分钟。我的小孩今年就要上学了,社区周边的幼儿园、小学都是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郑泽源激动地说,“厦门的人才住房政策对‘新厦门人’特别眷顾,让我们更安心留下来。”

        为了让老百姓住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厦门舍得拿出好地块来建保障房。2017年,厦门市推出“地铁站点+保障性住房”,在岛外翔安、同安、海沧三区各选址一处建地铁社区,虽然规划在岛外,但全都毗邻地铁站点。为了让地铁社区能够配套齐全、惠及更多老百姓,在项目策划前期,教育、医疗、餐饮、购物、娱乐等方便市民生活的配套就与住宅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分期分步实施。目前,厦门3个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均已投用,二期、三期正逐步推进中。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