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

    期待香港年轻一代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雄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13版)

        【时代精神耀香江】

        香江之畔,狮子山下。在迎接建党百年和香港回归24周年之际,被媒体称为“宇宙天团”的航天科学家到访香港,香港青少年的航天梦被迅速点燃。访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前往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及中学作主题报告。

        在26日举行的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上,当记者在现场问起戚老“月壤揭幕仪式后,您有什么感想”“未来还有没有计划给同学们讲”时,他这样回答:“香港的年轻人很向往参与国家的科研任务,我们应该积极支持。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参与。”“假如同学们愿意听,我还要来。”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6月25日,戚发轫院士来到香港皇仁书院,并将嫦娥五号模型赠予学校。在皇仁书院,戚院士与同学们亲切交流,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演讲引来阵阵掌声。

        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年多年来,中国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航天大国,现在正稳步向航天强国迈进。”戚发轫说,这份成功得益于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航天人的努力。

        戚发轫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有了进入太空的能力,有了利用太空的能力,有了捍卫太空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上天?”对这个“常见却又总被问到”的问题,戚发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何养活人类,人类如何生活得更好?科学家说过三条路,上天入地下海。”戚发轫表示,土地深入万里,可以去寻求资源;到深海去,也能寻求资源;而飞出地球进入太空,也是为了寻求资源。“天,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疆域。没有天上的成就,在当今世界没有话语权。”戚发轫说。

        “中国人都很支持航天事业,成功了支持,失败了理解。”戚发轫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报告中,戚发轫多次勉励香港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发展科学事业。”

    “最伟大的爱、最高尚的爱,就是爱国家”

        “最伟大的爱、最高尚的爱,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在香港理工大学发表演讲近90分钟的时间里,88岁高龄的戚发轫饱含深情地谈起自己对国家的热爱。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是不需要讨论的,都爱新中国。一大批在国外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很好的专家冲破阻力回到一个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的新中国。”戚发轫说,“为什么要回国?爱国!”

        戚发轫表示,自己那一代人都有过因为中国落后挨打受欺压的惨痛经历,所以都爱国,都甘愿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一代成为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岁月,这就更要提倡、要弘扬老一代的爱国精神。”

        “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戚发轫说,“爱事业、爱团队、爱学校、爱岗位,都是爱,但是最大的爱是爱我们国家。”戚发轫表示,要让年轻一代爱国家、铭记历史,就要让他们明白,是因为有了先辈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香港的青年朋友们问我,爱国具体应该做什么?我回答说,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爱国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劳动、智慧和精力给我们的事业、团队和岗位,就是爱国。”在戚发轫看来,只要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岗位,每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老师教好学生,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就是爱国。

    “希望年轻人接受挑战、完成任务”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起步。第二年,戚发轫就加入了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60多年的奋斗征程。

        “中国航天整个60多年的历史我都经历过,很有感情。作为一个老航天人,非常荣幸能够到香港高校和中学介绍中国航天的成绩。”戚发轫说。

        戚发轫表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核心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事业要发展,要强大,靠不了别人,只有靠自己。没有任何国家会把先进的东西给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戚发轫说。

        戚发轫说,我们那一代人是解决航天科技有无的问题,新一代青年则是要做到赶超,“你没有我有,你有我比你强”。

        “国家、事业以及包括香港青年朋友在内的每个人,想做点大事情、想成才,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戚发轫说,“这是我60多年的体会,也是我们航天人自力更生不依赖外人的一种理念和自信。”

        “伟大的事业都是基于梦想,基于创新,基于实干。”戚发轫寄语香港青少年,“希望年轻人接受挑战、完成任务。”

        “任务很艰巨,必须有梦。而且敢于创新,坚持实干。”戚发轫坚信,当今的年轻人会比老一辈干得更好,“历史规律就是一代比一代强”。

        戚发轫表示,中国航天事业自创建至今60多年来,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取得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但最重要的是航天人在发展航天事业的过程中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我们在精神力量的鼓舞中前进,也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希望这些精神能够影响包括参加香港理工大学讲座的香港青年学子在内的所有中国青年学生,期待年轻一代将来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戚发轫说。

        (本报记者 张亚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