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船初心(总第七七七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

    医疗卫生:一切为了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8日 09版)

        图为观众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上驻足参观。新华社发

        2020年11月27日,北医三院骨科、泌尿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普外科专家同时上台,历经18小时,完成一例巨大脊柱恶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北医三院供图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建党百年的恢宏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书写了一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画卷。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7.3岁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那一天起,党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922年7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福利被写入党的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彼时,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人员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天花、霍乱、鼠疫等多种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

        1952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爱国卫生运动。2017年,世卫组织颁发给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颁奖词中写道,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历经70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我国仅有2600家医院。截至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

        仅在“十三五”期间,从2015年到2019年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4年提高了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35岁到77.3岁,这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见证。

        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健康优先,历来是党和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基点。

        为了百姓就医用药有保障,我国多年来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与参保人数同时增加的,还有参保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2020年,参加职工医保34455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85.2%;参加城乡居民医保101676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达70.0%。

        健康是幸福之基。只有人人健康,才能全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年以来,各项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5.3亿人次,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2020年,全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还实施了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

        2020年初,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至年逾百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婴儿,没有一个患者被放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是幸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缘于此,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国际医学界权威刊物《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情况做了梳理和排名——中国2016年平均得分77.9分,位列全球第48名,而这一排名在2015年是第60位。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有一支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仅在2000年至2017年间,医学科研共获得59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和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如此,哪怕和肆虐的传染病正面交锋,这支队伍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在“生死较量”中拼尽全力。他们中,既有钟南山、张伯礼、乔杰、陈薇等领衔的多支院士团队,也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的“四大天团”……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例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

        在中国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区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5月28日,世卫组织授予中国基层防疫专家吴浩教授世川卫生奖。吴浩是成千上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主编主审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已被译成英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社区防控样本。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

        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预防为中心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重点逐渐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转向管健康、促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运而生。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自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从以治病为中心开始向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描绘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道重大民生课题,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投入取得较高健康绩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如是评价,来自世界银行、世卫组织等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调研报告。

        百年历程,初心不变;知往鉴今,述往思来。为了14亿人民的健康福祉,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之路”。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