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6日 星期六

    土壤也要打“疫苗”?听听“土壤医生”怎么说

    作者:王朋 张睿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6日 04版)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它和人一样,有特有的生长变化和发育特点。人会生病,多数是因为抵抗力下降了。土壤亦如此,有机质含量下降、微量元素缺乏等也会让土壤“生病”。

        “土壤一旦‘病了’,有时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治愈’。”“土壤医生”包兴国说,土壤发育和肥力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打农药、过量施肥等粗放“治疗”方式,也会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板结,甚至耕地退化。

        “抵御土壤病害迫切需要提升土壤抵抗力。”包兴国说,土壤也需要打“疫苗”增强抵抗力。

        64岁的包兴国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扎根土壤研究42年,像他这样从事土壤科研的工作者被尊称为“土壤医生”。

        “土壤抵抗力关键在土壤肥力。”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所长车宗贤说,所谓土壤“疫苗”,实际上是帮助提升土壤肥力的举措,关键有三个步骤。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掌握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车宗贤介绍,这就要依靠土壤长期定位试验。土壤长期定位观测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研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土壤进行观察记载,可以准确掌握土壤肥力变化、养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参数。

        “取样、分析、观察、记载等基本操作并不难,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基本操作,却难出创新成果。”车宗贤说,这也是这项研究工作最难的地方。

        耗费了近一代人的心血,“土壤医生”们终于有了成果。2016年,车宗贤及其团队利用近40年的土壤监测调查,初步总结了甘肃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肥力演变规律,这为土壤培肥、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增加有机质是培育土壤肥力的重要方式。连年重茬、管理不当等,导致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据包兴国介绍,通过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结合40多年来绿肥培育和退化耕地修复的研究发现,绿肥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部分微量元素效果突出。

        “种植一亩豆科绿肥相当于15公斤氮肥,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包兴国说,过去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1%,通过多年绿肥培育、土壤培肥,如今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至2%至2.5%。过去亩产400斤粮食的旱田,现在变成了亩产粮食超过1吨的“吨粮田”。

        “水肥虽好,不能贪多”是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甘肃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实验室主任郭全恩介绍,国内部分旱作农业区灌溉水的矿化度高,易导致土壤盐渍化。过量使用化肥,不仅难以提升土壤肥力,反而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包兴国和团队关于西北灌漠土的一项研究发现,绿肥、有机肥、化肥、秸秆各施四分之一,可有效提升灌漠土土壤肥力。

        车宗贤、包兴国介绍,我国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仅甘肃就有37个土类。目前他们初步掌握了灌漠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等主要土类的土壤肥力演变规律,这些成果激励着他们一如既往地扎根土壤研究。

        (新华社兰州6月25日电 记者王朋、张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