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随笔】
航天逐梦。在逐梦的过程中,航天工作者需要承受怎样的压力,工作中又需要克服哪些难题?于华男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主任设计师、研究员,让我们看看他的工作笔记《十四年,一件事》,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2008年,缘分的开端
7月27日下午5点,我们接到通知,我们的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成为“神八”飞船首选测量装置。由此,我和我的同事们有了这段与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约定。
2008—2009年,“跨界”的忐忑
从航天防务装备领域到空间航天领域,我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要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了!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载人航天这样的大工程我们都能参与了。忐忑的是,“跨界”了,绝对不能干砸。当然,我们有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个“瓷器活”接的还是有底气的。
2010—2011年,为不干砸而努力
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困难也接踵而至。记得那时候,我们曾戏称眼前有“三座大山”——标定方法、恒温环境和高精度转换电路。
标定就如同给一杆秤定准星,将来测量得准不准,与此密切相关。第一位成功搬山的“愚公”就是我的同事黄程友,他发明的标定方法解决了产品标定精度不足的难题,让项目组内迈出了通往成功的关键一步。
给我们带来信心与动力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有时候还来自一些小“情调”。记得有一次,产品力学试验持续到了深夜,一直和我们探讨问题的技术负责人邱宏波却不见了,不多会儿,他带着热腾腾的饺子回到了实验室。彼时的天气已经有些凉意,我们所在小镇少有夜宵营业,不知道邱总从哪里变出来了这些饺子,给苦苦求索的我们带来肠胃与心灵的双重慰藉,也让那个弥漫着猪肉大葱香味的夜晚久久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要成功就得付出,一步一个脚印,不会咱就学,不懂咱就问,我们可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航天人!这不,产品咱们也都按时保质地交付了嘛?我骄傲!
2011年年尾,升空前的不紧张
“产品要随‘神八’飞船升空了,你紧张不?”不少朋友这样问我。还真有点紧张,毕竟是头一回。但我们不怕,通过前几年的努力,技术上我们有底,产品也经历了各项地面试验的考验,我们憧憬着成功的那一刻。
我们这个“插班生”完美完成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这可是咱们加速度计组合的空间首秀,真是太棒了!
神舟八号成功了,除了喜悦与兴奋,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大的自信心与使命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还有更多的空间任务等待着我们去突破。
2012年,人生的双丰收
艰苦的努力换来了成功,我们的产品获了奖,但比这些更令人激动的是,我有幸作为先进青年典型步入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年,我收获了作为青年的崇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一年,生活还给予我另外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宝贝女儿。
2012年,“神九”上天迎大考
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完美“牵手”,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太空牵手”这样的大考验我们挺住了,加速度计组合为神舟飞船提供了高精度的加速度测量,为实现飞船交会对接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老兵”上“神十”
经过四年的磨炼,我们已经是“老兵”了。这一年我们秉承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再接再厉,再助神舟十号飞天成功。还有,我们又参与到了探月三期工程中去。这一年,我们项目组的“姐妹花”还收获了全国妇女“巾帼文明岗”奖。
2013年,“嫦娥”奔月
成功的前夜总伴随着焦虑与不安。这一次,我们的产品采用了全新的六轴伞状加速度计组合设计,虽然拥有超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可是跟着“嫦娥”奔月,在真空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还是头一回,心里总归有些担心。
14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飘然落月。历时五年,最终打造了这么一型精度高、可靠性强的加速度计组合,一路上帮嫦娥三号稳住飞行速度,实现精确的变轨控制和平稳、准确的着陆控制。看到主任设计师莫明岗和同事们一起从发射指挥中心传回的消息与合影,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2014年,接过“莫总”的班
由于所内人员调整,我从前任主任设计师莫明岗的手中接过探月工程用加速度计组合项目,同时扛起“载人”和“探月”两个项目的产品,没别的,对自己就一个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15—2016年,“死磕”千分之一的差异
10月,我们的产品又要搭载神舟十一号升空了。发射前的试验中,发现测量数据与预期存在千分之一的差异,这样的误差在普通人看来并不算大,可是对于航天产品来说,带着这样的误差上天,后果不堪设想。实在没办法,我们带着备份件及全套测试设备赶往发射场,30多个小时的火车,大家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团队。庆幸的是,现场测试成功排查出问题,找到了原因,产品工作正常。那一刻,简直恍若重生!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成功。我们的产品为飞船变轨和交会对接提供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测量。载人二期工程配套任务四战四捷,完美收官。很多媒体用“稳”字宣传我们的加速度计组合,我想“稳”的不只有我们的产品,也有我们的团队,我们与中国航天一起成长,愈发沉稳,更有干劲。
2017年,数字化改进
2017年,载人航天三期建设任务全面展开,我们又获得了神舟十二号飞船至神舟十五号飞船配套设备的研制资格。
航天老兵再接再厉。但这一次我们不一样了。在保留原有产品“三高”性能的基础上,产品进行了数字化改进,增加了与上位控制器按协议通讯应答功能。数字化功能的实现,增加了单机功能,简化了上位控制器设计,提升了全系统的工作性能。
2017年6月,神舟十二号飞船用高精度加速度计方案设计报告通过飞船总体组织的方案评审,航天老兵正式再入列。
2018年,老兵的新问题
数字化改进方案需要通过一块反熔丝FPGA实现原模拟电路实现的电流转换控制和与上位机协议通讯功能。高速运行的数字电路带来的电磁兼容问题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对微弱电流转换精度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精度。为了让两个功能和谐共生,以电路室主任赵宏利为核心的设计师队伍凝心聚力、刻苦攻关,最终完美实现了产品的数字化改进。那一年,设计队伍又重操了“白+黑”的“旧业”。
2018年底,神舟十二号飞船用高精度加速度计正样详细设计报告正式通过评审,标志着新的数字化产品成熟了。
2019年和2020年,顺利交付
神舟十二至十五飞船用产品均顺利交付总体使用,并随分系统、全船开展了各项试验,性能指标满足总体要求。
2021年,未完待续的征程
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任务全面展开,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接踵实施。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为今年的航天大戏博得了满堂彩。6月,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天,高精度加速度计也再次随船完成任务。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普通的航天工作者,没有什么比目睹自己亲手研制的产品收获成功更令人欢欣鼓舞了。屈指算来,全身心投入神舟系列飞船用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研制工作已经十四年了,一路走来,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能够与神舟系列飞船联在一起,不能不说是莫大的幸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每个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期待这篇工作笔记还有更多的篇章,期待中国航天的明天还有更多辉煌!(作者:于华男,2021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