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1985年至今的36年来,滨州医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残疾人高质量高等教育之路,助力残疾人群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
引领残疾人高等教育
1985年9月12日,首批57名残疾青年进入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这一创举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36年来,滨州医学院坚持“医教康结合”,打造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新模式,成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先后有1200余名残疾人大学生在这里完成学业,开启了崭新人生。
这样的创举为什么发生在滨州医学院? 时任副院长郭玮认为是“党办教育的初心”和“滨州医学院人对生命的承诺”的必然选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有关领导认为:“这种引领,让残疾人上大学再不是梦。它昭示着残疾人教育理念和中国特色残疾人教育在不断发展。”
残健融合、教康结合
滨州医学院坚持以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康复和发展为核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残健融合、教康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残疾人大学生在相对集中教育管理的环境中,与健全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和谐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坚持教育过程和康复过程融合、实现和谐发展的“滨医模式”,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
学校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园区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康复、生活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和康复高端优质平台。大部分学生在校5年,不但收获了知识,身心状况也得到改善。
从学校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中,350人考取研究生、70余人受到省级以上奖励。
构建融合教育教学体系
2018年6月,滨州医学院倡议发布 《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再出发”高峰研讨会2018烟台宣言》并提出:坚持高等教育普遍规律与残疾人教育特殊规律相统一、相融合,构建符合残疾人特点的融合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残疾人高等教育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紧扣“健康中国”战略和山东发展布局,突出“一优 (临床医学) 两特 (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康复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办学格局,打造“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围绕“全生命周期、人群全覆盖、教育大融合”人才培养主线布局谋篇。仅2018年,在3100名本科新生中,“大康复”学科专业就录取2100名。(作者:张玉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