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奏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四位中央企业优秀党员代表诠释使命担当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2日 10版)

        在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砥砺前进、奋发有为,在急难险重的一线挺身在前、迎难而上,他们是一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不负时代使命的国企人。6月21日,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四位来自中央企业的优秀党员代表,听他们讲述新时代奋斗者的所思所感。

        “向着星辰大海更深处不断进发”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这份力量的背后,来自基层的大国工匠择一行,终一生,用劳动创造幸福,以奋斗诠释担当。

        参加工作22年来,来自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的测量工高级技师白芝勇先后参与了50余条国家重点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工程精测工作,全部质量一次性通过,他带领团队成立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在见面会现场,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向大家展示了他受共享单车技术启发最新发明的传感小设备,可以帮助工人在更复杂条件下抢修电力。而像这样的小创新张黎明还有很多,他工作34年来共取得200多项国家专利,带领团队研发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过四次迭代。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孙泽洲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工作29年来,他将自己满腔热血倾注到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中,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航天人一定会向着星辰大海的更深处不断进发。”孙泽洲说。

        中国华电新疆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艾尔肯·买买提将“家”文化融入多民族团队管理,带领团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参与新疆首个核准的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所负责的机组能耗指标大幅下降,其中5号机组达到全国标杆水平。“我所在的团队少数民族员工占33.5%。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胡杨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将和同事们继续齐心协力为一方百姓守护光明与温暖。”艾尔肯·买买提说。

        面对急难险重,他们冲在前干在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深空探测目标有月球、有火星,乃至于其他天体,每次的任务都要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困难。“当我们为一个新目标做方案设计、确定技术路线时会面临各种选择,是保守地绕开问题走,还是用技术直面新挑战?作为一名党员,我会不顾个人得失、义无反顾地选择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在孙泽洲看来,与其盯着创新中的风险,不如赶紧抓住实现技术突破的机遇。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急难险重面前,张黎明的选择是“冲在前、干在前”。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的时候,张黎明主动请缨到社区当守门员,做测温、检查出入证等工作。滨海新区设立核酸检测点时,他又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用一天时间为60多个核酸检测点安装了临时电。

        哪里有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喀什地区热力和电力正常供应,艾尔肯·买买提选择“舍小家为大家”,驻厂保电115天,有力地保障了疫情期间喀什地区电力正常供应,保障了周边1600万平方米的稳定供热。

        白芝勇参建过的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是当时世界上地质最复杂、水压最大的一座隧道。要保证大型盾构机从江的南岸到达北岸,而误差只有50毫米,如果误差过大,就会造成上亿元盾构机的损坏。团队接到任务后,白芝勇第一个站起来主动承担这项攻关。最终他制定的“三定一线”工作法,使盾构机在水下穿行900多天,然后以12毫米的高精度贯通。这,仅仅是他参建的一百余座隧道的其中一座,而每一座隧道的贯通都诠释着他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以更加扎实的技术储备投身创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对新时代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关键技术靠钱是买不来的,我们一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二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孙泽洲说,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一个垫片、一项工艺参数的纰漏都会导致系统的故障,所以除了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之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细节、严慎细实,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张黎明看来,新时代为工匠精神赋予了新内涵。“以创新为导向、以质量为追求,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张黎明说,创新来自生产,用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不仅要传承工匠精神,也要培养人才,使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发展非常快,技术、方法、设备升级换代也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不断去学习、去充电,以更加扎实的技术储备投身科技创新。”白芝勇说。(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