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永远记着那根“朱德的扁担”

    讲述人:山西省2015年度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刘大寿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1日 08版)

        【讲述】

        我今年78岁,入党55年。这辈子,可以告慰自己的是,我坚定信仰,忠诚理想。我的精神“滋养品”很多,语文课本里那些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品格和高尚情操的故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朱德的扁担》,就让我终身受益。

        我的故乡是山西省平遥县侯郭村。20世纪50年代,在简陋教室里进行的初级小学语文课上,我学到了《朱德的扁担》。那时我想:朱总司令,多么令人尊敬的革命前辈啊!作为一个40多岁的军长,在井冈山上忙碌工作之余,还跟战士们一块儿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他却又找来一根扁担,还特别写上自己的名字,继续与大家一道挑粮。革命队伍同甘共苦,令人向往。朱德的扁担让我更加觉得共产党好,立志长大后要像父母一样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我曾两次上过井冈山。第一次是在1967年元旦前后,那时,我入党将满一年。怀着寻找精神源头的念头,我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圣地。在黄洋界,我放声背诵毛主席作品《西江月·井冈山》;驻足朱总司令当年挑粮歇脚的那棵大槲树下,“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努力,粉碎敌人围剿”的红色歌谣在脑海中闪现。中国革命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支革命队伍信仰坚定,理想远大,艰苦奋斗,永远保持着革命战争时期的一股劲头、一腔热情。

        我第二次上井冈山,是在2005年7月30日。这年1月,我刚退休。在黄洋界,我又一次想起了朱德的扁担。我在朱德题词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留影,还买了一本《神奇的井冈山——井冈山红色旅游一百问》。这本书中记载,当年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陈列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是朱德请军需处同志削的第三根扁担。

        朱德的扁担是面镜子,它始终督促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普通一员,我将永远保持着朝气和干劲,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靳晓燕、王斯敏、蒋新军

        学术支持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