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0日 星期日

    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硬核”力量

    ——就“强师工程”实施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0日 04版)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在中西部部分省份启动“优师计划”,为实施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着眼破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难题,探索实施“强师工程”,推出系列“组合拳”。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引导师资留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强师工程”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程建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去年9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我非常荣幸代表北师大第一个发言。当时我汇报了正在酝酿中的“强师计划”,建议在“十四五”期间,联合全国10所左右的知名师范大学,为832个脱贫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如果每校每年为1个县定向培养1名师范生,十余年后,每个县就会有百余名的高水平教师,这将整体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此后,教育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到北师大调研,且教育部于今年正式启动了“优师计划”专项招生工作,明确由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域中小学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教师,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性举措。

        北师大专家团队在20多个省份100余个县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县级及以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与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实现既“招得来、下得去”,还“留得住、教得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性支持。我们想把“强师工程”做成一个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的全周期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优秀师资,引导师资流向和留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教育“硬核”力量。

    一揽子统筹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

        记者:“强师工程”是一揽子方案。北师大此前已发布“志远计划”“启航计划”等相关举措,这套“组合拳”在学校原有政策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整合升级?

        程建平:自2014年起,北师大启动实施“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发掘选树和奖励一批教育战线上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实施“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广泛建立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学校共同体。2020年,学校又启动实施“四有”好老师“志远计划”和“启航计划”。今年,我们提出“强师工程”,是在这些已有项目基础上整合创新、形成合力,具体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推进:

        一是继续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招收培养定向就业师范生。去年,北师大首次设立“志远计划”,按照“省来县去”原则,为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定向培养教师,首批录取了147名学生,这批学生毕业后将在县级中学任教不少于6年,振兴当地基础教育。今年,教育部正式开展“优师计划”,北师大积极响应,在“志远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优师计划”,逐步推进招生规模向832个脱贫县所在省份扩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二是强化终身支持和帮扶,继续筹资实施“启航计划”。去年,学校通过实施“启航计划”,构建“奖励-跟踪帮扶”的全过程就业帮扶机制,到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人数相比于以往近乎翻倍。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提高帮扶政策的精准性,加大奖励力度,重点对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任教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奖励,并为他们职后的成长发展持续提供各类支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

        三是深入落实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现有的线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难以满足我国教师队伍的能力和学历提升的迫切需求。学校将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探索“线上+线下”“能力+学历”培训模式,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打造教师培训提升体系。

        四是系统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进一步发挥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新型智库的作用,对832个脱贫县的基础教育进行跟踪监测、评价、深入研究和把脉诊断,为国家精准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五是创新形式做好公益行动和奖励计划。“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已实施6年,目前在“中国好老师”网络平台进行全体教师注册的中小学校6600余所,注册教师44万余人,我们会继续把这个广大教师互帮互助的成长共同体建设好。同时,为进一步弘扬“四有”好老师精神,学校计划面向“优师计划”毕业生和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教的校友开展“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并依托该奖励计划,深度挖掘人物事迹和故事开展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引领师范院校共担使命培育“四有”好老师

        记者:“强师工程”在教师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下一步,北师大计划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力量共同参与?

        程建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基础教育领域,在师范大学的发展中表现一样突出。高等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只是“双一流”学校要办好,而是每一所师范大学都要办好。部属师范大学要发挥引领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属师范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接下来,我们希望以“强师工程”为抓手和纽带,与全国各地各级师范院校加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积极构建师范院校命运共同体,共同贯彻国家战略和整体部署,扎实做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让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在“强师工程”的体系下,我们还将整合更多资源、探索更多路径、形成更好机制,综合发挥教育“扶智”的关键作用,以教育帮扶打通区域人才发展的“神经末梢”。我们期待全国部属、省属师大联合起来,组成“精锐部队”,共同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出思想、谋战略、育良师,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