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在成都理工大学读广告设计专业。毕业之后,因为喜爱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开始拿起相机去探索生活、探索世界。
上大学时,有一位学长找我“约拍”,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种兼职形式。后来,我拉着室友四处拍照并发到社交平台。幸运的是,才拍了一周多就接到了客片。虽然只收了两百多块钱,但从此之后,我的“约拍”生涯开始了。
毕业后,我“斩断”了所有就业选择,踏上了独立摄影这条道路。有汗水、有压力,也有某个瞬间捕获灵感的欣喜,不过总体看,这条路还比较顺利:前前后后客片不断,从淘宝约拍、婚礼跟拍,到后来经纪人找上门、成立摄影租赁工作室……
渐渐地,工作室收入越来越可观,但我却深感陷入了“吃老底”的循环,重复性、机械性的拍摄正在损耗我对摄影的兴趣。我意识到,我不再成长了——摄影艺术发展遇到了瓶颈。
只有不断突破舒适区、磨炼自己,才能“捧得住”这份天赋。于是,我退出工作室的所有股份,潜心探索摄影艺术,期待有一天能走得更远。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意相对冷清,我有了更多时间剖析内心、探索自我突破的路径。疫情中,许多悲伤而感人的事引起我对善恶的思考,我对摄影的认知也有了很大飞跃。摄影是一种记录,更该是探索事物本源与肌理的方式。
如果你是有志于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我有些经验要分享:不少成功的灵活就业者都是大学时就有创业经验,如果能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不要轻易被潮流带跑、带偏,多读书、多钻研,创造力才能如清泉般汩汩流淌,永不枯竭。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王斯敏、陈之殷、蒋新军 本报通讯员 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