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有多高远?作为一种关乎灵魂的精神事业,它彪炳于历史星空,闪耀于文明宇宙,标定着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有多切近?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具体而精微,解析社会演进规律、指引国家发展道路,也赋予生活以理想、信念和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古老中国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在一次次社会跃进、文明变迁中不断完善自身,留下了浩若烟海的文化财富,书写出一幅丰沃壮阔的精神长卷,也建构起一座奇珍闪烁的哲学社会科学素材宝库。
而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伴随,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开启,在与中国具体国情和发展实践的结合中被成就。
对于百年之前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言,找到马克思主义,才擦亮了洞察世事的眼,得以看清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才坚定了改造世界的心,以实现人民解放和维护人民利益为不变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
旗帜指引方向,信念照耀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持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国学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辨析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滋养,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今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应有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日渐凸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一支根植中国大地、心怀民族未来、勇担时代使命的人才队伍蔚然成林。
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定会昂然前行,更好地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这片吸吮着民族文化养分、聚合了14亿人民磅礴之力的土地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定当矢志图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本报记者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