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一字一句间,把握历史的生命力

    作者:王雅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5日 08版)

        王雅丽,女,1986年生,中共党员,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现任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科科长。

        【青春之我】

        事实上,纪念馆的展览并非大众想象的那么简单,陈列品安安静静放在那儿,供人观赏就是它存在的意义。无论一件物品、一幅照片还是一段文字,方寸之间、细节之处,都潜藏着无数价值。讲解员,正是这些价值的挖掘者和展示者。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完成对展览的讲解,就是工作的全部。随着探索的深入,我渐渐意识到,做好这份工作要走的路很长、很长。不流于平庸、不浮于表面,每一件文物的来历、发挥的作用、背后的故事都烂熟于心。如此,在面对游客的时候,才能完整地传递展览蕴藏的内涵,才能流畅讲解出所以然,才能拥有一名合格讲解员的底气。

        讲解员的工作有很多发挥的空间。为了让内容变得有趣,我会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和形式。依托于纪念馆的文物照片和电子化设备,我们不仅为游客讲历史,还用体验式教学、室内党课等形式,让停留在照片上、文字中的历史尽可能生动地重现在游客眼前。我们希望纪念馆的展览,能够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也希望我们的讲解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游客在精神上“满载而归”。

        最近,为了更完善地讲好党史,我们制作了系列讲解视频,展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从西北最早的红色政权陕南地区苏维埃政府、西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到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陕南革命根据地的事迹,都被我们悉心记录在视频中。拍摄、录音、后期,都由自己的团队完成,我们用自己的理解诠释这些故事,视频每一帧的画面和声音都倾注着我们对这段历史、这片土地的热爱。

        现在,作为展览科的科长,除了完成讲解工作外,我会关注每个讲解员的讲解风格和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特长。讲解人员有的擅长唱民歌,我就会鼓励他用唱民歌的形式引入讲解;有的讲解员情感丰沛,讲故事容易让游客产生共情,我就会建议他在讲解中多讲感人的故事。在我看来,每位讲解员的风格都是独立的,值得尊重、值得发掘,希望每位来到南梁的游客,在听不同讲解员讲述同一段历史时,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认识。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年。值此之际,我们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希望将南梁的历史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足迹已经遍布甘肃省内,有学校、社区,还有企业、机关单位。今年,我们走得更远,去到上海、天津,让南梁的历史为更多人所知晓。我们也在努力推进红色文化之间的交流,把更多红色展览内容引进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展览,最近也来到了南梁。千里迢迢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仅能在南梁了解陕甘边革命历史,还能感受到祖国各地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讲解员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努力把握历史的生命力。如何让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故事都能在人们面前充分展现它的历史意义,是我的憧憬,也是前进的动力。对我而言,讲解工作早已融入生活、融入理想。我希望我的讲解能让历史更灵动,让学党史真正发挥凝聚于心、资政育人的功效。如今,我仍在这条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努力。

        (作者:王雅丽 本报记者李丹阳、本报通讯员吴佳儒采访整理)

        本期内容支持:颜维琦

        采编团队:彭景晖、龚亮、李丹阳、安胜蓝、李睿宸、杨桐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