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下称藏研中心)成立35周年。1986年5月20日,藏研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回顾历史,重温习仲勋同志的讲话,依然倍感亲切,其历史价值和对当今藏学研究事业的指导意义,至今仍鼓舞和启迪着我们。
重温讲话,在深刻领会中汲取时代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习仲勋同志就敏锐地察觉到有不少国家通过设立研究机构、召开国际会议进行学术研究,因此他在负责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时,积极鼓励发展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正是在习仲勋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藏研中心得以成立。他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地从藏学研究同党的西藏工作关系的角度,论述了藏学研究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藏研中心的宗旨使命,对藏研中心的主要任务、研究方向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了科学阐释,同时也为我国藏学研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仲勋同志的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现代意义上的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早在17、18世纪,外国殖民势力觊觎西藏,从不同方向派遣人员进藏刺探情报,其中一些人开始研究西藏,以“藏学家”自居。直到今天,国际上还有一些势力或挖空心思地歪曲历史,炮制所谓“西藏独立”的依据,或在民族、宗教、人权等领域以学术为幌子,攻击我们国家的西藏政策。习仲勋在讲话中强调:“藏学研究无论对藏族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现实问题的阐述,都应该时刻想到要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服务,为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防止那种脱离实际、脱离政治,为研究而研究的现象。”这一重要表述,深刻指明了我国藏学研究作为学术领域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分裂的前沿阵地,是西藏反分裂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藏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客观公正地阐明西藏主权归属不可动摇的学术观点,拿出兼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理论水平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谬论,还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本来面目,担负起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习仲勋同志的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中国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当中,真正指导藏学研究工作。习仲勋同志指出:“必须加强对西藏及其他藏区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研究,努力开创藏学研究的新局面。”严格地讲,现代的、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藏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确立的。新中国的现代藏学的基本特点与传统藏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研究藏学研究领域的所有问题,从而把藏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借鉴和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现代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坚决批评和摒弃用宗教神学思想和西方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在藏学研究中的根本指导地位的错误倾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藏学研究格局。
习仲勋同志的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藏学是一门研究西藏和藏民族的独立学科,包括对西藏和藏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并且研究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习仲勋同志指出:“我国的藏学研究工作,要面向西藏和其他藏区的实际,把理论研究和建设繁荣幸福的新西藏,为藏族人民造福结合起来。藏学研究只有植根于藏区的土壤,才能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段论述要求我们,要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研究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出成果、出人才,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藏学研究理论阵地,为繁荣发展我国藏学研究贡献力量,为党和国家涉藏工作决策发挥思想库、参谋部、智囊团作用。
习仲勋同志的讲话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习仲勋同志教导我们:“我国拥有大量的藏文佛典、古籍、典册、档案文献,世界上没有的孤本、珍本,丰富的社会调查材料等等,这是进行开展藏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应该大量占有资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探索规律,作出科学的概括,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藏文古籍和历史档案文献作为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独特载体,蕴含着历史上藏族祖先的智慧结晶、文明成果和气质风貌,记录着藏族人民与其他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展现着历史上藏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实,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宝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滋养和坚实依据。加强对藏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成为我国藏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谨遵重托,在服务大局中彰显自身价值
藏研中心成立35年来,谨遵习仲勋同志的重托,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批判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立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围绕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实际开展藏学研究,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研究中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问题研究中尊重历史规律,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各类成果陆续问世,为党的西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书写了我国藏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
加强史料档案研究,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服务。35年来,藏研中心通过历史研究、档案文献整理出版等工作,在提高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上持续发力,关注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关切,积极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历时14年完成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西藏通史》的编纂出版。全书8卷13册,共850万字,对石器时代到2015年的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研究,集中体现了中国西藏历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和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与兄弟单位合作编辑出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和《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研究》,着力体现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和中央权威,受到了国内外藏学界的好评。合作编辑的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和川、青、甘、滇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等资料,重点阐明藏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了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成为藏学学者的常用工具书。
注重藏族文化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5年来,藏研中心牵头申请多项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在项目工程中找准定位,在创新发展中彰显特色,通过对藏族文化的多方面收集整理研究,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不断铸牢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时30年,组织上百名专家完成《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对勘出版工作,收录经典4570部,并于2018年推出电子版,在国际藏学界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四次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和自治区成立纪念活动中央代表团的礼品,赠送给西藏的重点寺庙。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先哲遗书”,收集了500多位历代藏族学者的代表著作,内容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领域,堪称藏族文化百科全书,第一版发行到国内外全部脱销,总计销售50多万册。《中华大典·藏文卷》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使用符合国际编码标准的藏文软件进行录入编排,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同时建立学科门类齐全的藏文文献资源全文数据库,启动8年来已出版《历世班禅文集》等103卷。
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发挥涉藏智库职能和作用。35年来,藏研中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把藏学研究与党和国家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事关党的西藏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党和国家的西藏政策、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推动藏学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应用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积极发挥智囊作用,坚持以研究涉藏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和应用类研究报告。组织及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300多项,形成研究报告5000多件。在藏传佛教中国化、西藏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西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重视,《研究制定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学位授予办法》《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等诸多调研报告转化为国家政策性文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加大牵头协调力度,扩大学术交流的载体方式。35年来藏研中心为履行好牵头协调全国藏学机构的职能,认真研究探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的机制、方法和措施,学术领军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藏学面貌焕然一新,在国际藏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全国藏学机构合作体制逐步建立,已形成以课题任务为纽带、以学术活动为载体、以成果展示为平台的科研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分配任务、提供经费、反馈成果的牵头协调机制日趋完善。目前已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20多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西藏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创办了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着力打造牵头协调平台,精心打造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藏学珠峰论坛、《中国藏学》杂志、《中国藏学学年鉴》等学术品牌,在国内外藏学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丰富对外交流手段,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35年来,藏研中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借船出海,筑巢引凤”战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介绍西藏今昔变化,推介中国藏学研究成果,扩大中国藏学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发出中国藏学声音,同时致力于打造自身国际会议品牌。自1991年起举办的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已成功举办6届,在国际藏学舞台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派出出访团组开展项目合作、海外讲学、学术交流等700余人次,百余个团组,访问了80余个国家和地区。接待海外政要、媒体、学者、藏胞等4000余人次,涉及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辟海外项目合作基地,通过学术合作向世界介绍西藏的真实情况。与奥地利科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日本龙谷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阿根廷中医学院、南非金山大学等近30家国际知名藏学研究机构签署合作框架性协议,其中与奥地利科学院及德国汉堡大学合作出版的西藏自治区梵文文本系列丛书得到国际藏学界高度评价。
牢记使命,在伟大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西藏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情况下,党中央对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战略决策。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治藏稳藏兴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藏学研究从各个领域予以理论和学术上的支持,同时也为藏研中心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藏研中心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把自己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同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结合起来,着力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全面拓展国家涉藏高端智库建设的高度、深度和维度,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
服务涉藏工作大局。要从源头抓起,紧密围绕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紧盯和瞄准党中央关心、西藏关切的问题,去酝酿选题、生发选题,在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对藏学研究进行科学引导,以现实需求来决定研究的内容。要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新时代西藏发展路径、模式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藏传佛教中国文化方向、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边境地区建设等重大问题持续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做好全局性、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要坚持决策需求导向,加强与决策部门的工作对接和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决策的目标方向、政策基础,优先完成中央有关部委交办、批复的重点课题,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增强牵头协调职能。要进一步利用好北京国际藏学会、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中国藏学珠峰奖、中国藏学珠峰论坛四大学术平台,通过联合举办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术领域交流研讨,扩大藏学研究工作影响力。要积极整合全国涉藏研究机构资源、协同发展,构建并完善科研机构之间线上线下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促进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努力使涉藏智库从封闭的“孤岛”变为联通的“大陆”。要以《中华大典·藏文卷》的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谋划承接重大任务、培育重大成果的战略部署。要打破学科和体制机制壁垒,对一些涉藏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开展联合攻关,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库作用。
扩大涉藏对外交流。发挥藏学研究积淀深厚和智库机构的独特优势,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好作用,提供好智力支持。要把涉藏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运用多形式、多渠道,配合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涉藏政策,展现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取得的成绩。要善于经常性地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参与国际涉藏议程设置,作到在重大关头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旗帜鲜明地表达符合我们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话题和观点。要发挥藏学故乡的独特优势,积极“请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国际藏学研讨会等国际交流平台,纠正涉藏偏见和误解,凝结中国智慧、凝聚国际共识,服务国家总体工作大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要立足培养,以人才素质为标准。鼓励学者攻读学位、出国访学、学术交流,拓宽视野。要建立决策部门和科研机构的相互交流机制,以实践生理论、理论促实践,帮助提升能力素质。适时推荐专家学者参加决策部门相关课题研究、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业务本领。要注重研究团队建设的分类、协同、梯队特征,充分体现纵向、横向协同,学科之间、区域之间协同,推进团队的培育壮大和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规范的人才激励和奖励体制机制,遵循藏学研究人才培育和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岗位聘用制度,构建结构合理、梯次有序、良性竞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不断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是藏学的故乡,有着取之不尽的藏学资源,新时代又为藏学提供了新的源头活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努力把藏研中心建设成为服务中央涉藏决策的高端智库,全国藏学研究的牵头协调机构,涉藏反分裂斗争舆情研究的前沿阵地,涉藏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郑堆,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