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粽叶、调馅料、包粽子、扎粽绳,一个个灰粽映入眼帘,一张张面庞喜笑颜开……临近端午节,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热闹非凡,村民们正为30万个灰粽订单忙碌着。“每天包粽子收入100多元,很不错。”村民叶美芳高兴地说。
“大家加班加点赶工,要赶在端午节之前把粽子寄到客户手中。”东里村红渠合作社负责人陈兰艳告诉记者,端午节前,村里收到30万个粽子订单,将给村合作社带来150万元收入,每卖出一个粽子,将给每个贫困户带来0.15元分红收入。
东里村景色优美、生态优良。依托生态稻草灰、糯米等原材料制作灰粽,东里村发展起颇具特色的灰粽产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东里村玫瑰葡萄、黑山猪、乌鸡、油茶等现代观光农业方兴未艾。以此为契机,东里村实施村居外立面提升改造、道路升级、河涌整治、碧道建设、房屋外立面提升等系列工程,把东里村“盆景”串联成“风景”,打造成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东兰县,像东里村这样靠好生态发展旅游的乡村还有很多。
地处三石镇板文村境内的红水河第一湾,因河段形似“U”字形弯曲而出名,崖间藤蔓攀缘,奇石林立,峡谷间云雾缭绕,成为游客寻奇、览胜、探幽、养生的天然净地,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在外打工多年的谭勇,看到家乡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便毅然离职回乡,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当上了老板,几年间便发家致富。“‘绿水青山’真的能换来‘金山银山’。”谭勇高兴地说。
近年来,东兰县紧紧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全面实施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绿满八桂等生态保护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2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万至9万个,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异地养老基地”等称号。
“红色养心,绿色养身”,东兰依托革命老区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2020年,东兰县共接待游客230余万人次,旅游消费额达到28亿多元。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陆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