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凝聚新共识 探索新路径

    ——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端智库论坛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杨逸夫 刘欣伟 曾毅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1日 12版)

        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展出的部分中东欧十大最喜爱消费品评选获选商品。杨逸夫摄/光明图片

        表演者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演奏中东欧传统音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论坛6月9日在宁波举行。

        作为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案,为新形势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行前瞻性思考,并探索新路径。

    地方合作成为国际合作新亮点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宁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最广泛、最密切、最深入的城市之一,我们将高水平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成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洲经济圈的新枢纽、承载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举措的新平台、地方探索国际合作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灵桂在讲话中指出,地方合作已经嵌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撑。智库学者应对地方合作的内涵、主体、方法、途径等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建议,智库研究要重点关注双方企业在开展贸易投资时所面临的问题,导致问题的政策堵点以及政策建议。

        “美国很多政策制定者想要进一步制约中国,他们用的都是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的一些术语。”波兰BiRM安全与国际合作研究所副所长斯拉沃米尔·梅曼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和中美关系有所关联。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孔田平也认为,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应当关注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以及中东欧国家地方政治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影响,关注中东欧国家的不同合作需求,进一步探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新的方式、路径与领域。

    人文交流是地方合作的重要支撑

        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推动地方合作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地方间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多家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40多家涉中东欧的区域和国别研究智库。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校合作有着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化的政策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认为,中国-中东欧高校合作方兴未艾,非常值得持续发力。他建议,在与中东欧国家高校合作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形式之外,还要积极拓展新的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可以探索在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远程网络授课、引入更多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条件的学科专业还可以探索联合建设慕课、联合编写教材,在科研方面从项目合作提升到机构合作。同时,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国际化能力建设,防止出现课程自身不能衔接、学生外语水平不足、科研合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保加利亚外交学院“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瓦伦丁·卡特兰杰耶夫表示,目前中国-中东欧国家要进一步促进合作,应该加强大学和研究中心的交流,私营企业也可以加入其中。此外还可以建立文化、媒体、教育、体育方面的合作。

    各方期待务实合作更上层楼

        “中东欧国家,包括西欧的一些智库,觉得绿地投资最能带动当地发展,而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绿地投资较少,多数投资是以收购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对此,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远表示,山东玲珑轮胎在塞尔维亚投资9.9亿美元建设工厂,这是我国在中东欧国家开展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之一。

        对于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不平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尚宇红指出,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程度可能会被误判,中东欧国家出口中国的很多商品是通过转口贸易,因此没有统计在数据中。此外,贸易统计中进出口价格的统计不是一致的,双方看到的贸易不平衡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双边贸易不平衡是现象,而不一定是问题,因为只要是自由贸易,双边肯定都是获利的,不存在贸易顺差一方得利多、逆差一方得利少的问题。其次,中东欧国家进口中国商品有力提高了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了其产业链的国际位置,促进了其宏观经济增长,而且其进口的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对中东欧国家稳定物价、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作出了贡献。

        商务部欧洲司参赞王宏亮表示,为落实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商品的目标,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与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馆、中国驻中东欧国家使馆进行充分沟通,希望外方提出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名录以及出口企业的名单。商务部未来将与智库专家合作,汇聚各方力量,让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拉尼斯拉夫·乔尔杰维奇认为,在中东欧国家内部之间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可以进一步解锁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中东欧国家的竞争力。他建议在中东欧国家建立农产品配送集散中心,产品集中后再运送到中国。另外,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健康方面也应开展类似合作。

        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年度重要研究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研究报告2020》,报告以具体省市为切入点,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各地方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现状和趋势、瓶颈和挑战,提出相应建议。论坛还发布了《中东欧国家交通运输国别报告2021》等研究成果。

        (本报宁波6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杨逸夫 刘欣伟 曾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