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王定华 杨丹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7日 15版)

        在世界秩序深刻变革的进程中,中国正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发挥大国作用,体现大国担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语类院校应心怀“国之大者”,把握世界大势,铸造“国之重器”,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国际格局新变化对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出新要求

        当前,全球变革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为全球抗疫提供了经验借鉴,却遭到美西方国家一些政客的“甩锅”抹黑。这说明,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我国的话语权不占优势,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必要且紧迫。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日益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当务之急。

        话语体系是一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强弱。新的时代条件下,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应高度重视以下方面。

        加强话语建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要体现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新理念新主张融入其中,影响世界舆论,争取国际话语权。

        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找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和文化传播亲和力,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展示中国立场、表达中国观点、分享中国经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大力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外语类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短缺,人才培养能力相对不足,毕业生出现了“小才挤挤,大才难觅”的现象。应大力推进外语类专业建设,着重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为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三进”为抓手,探索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

        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在夯实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铸牢其理想信念之基,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应以“三进”为抓手,探索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

        以学校为主平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语类院校应发挥外语资源优势,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纳入教学模块课程,推进思政元素进培养方案、进课程大纲、进教学资料、进学生考核、进督导评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进行招生的63个语种中,“三进”实现全面覆盖;在尚未招生专业中,合计已有21个语种分别通过开设第三外语的形式,深入推进“三进”试点工作。另外,学校通过“三进”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在保障机制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划拨相应配套经费,加强奖励机制,大力支持84项本科项目和14项研究生项目研究立项,全面覆盖校内各教学单位和科研院所,着力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优秀教师与教学团队。

        以教材为主渠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材建设是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要以此为立足点,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5个语种的翻译审校工作,将中国的变化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全世界。基于这一基础,在教材建设环节,学校不仅鼓励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翻译审校工作的教师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翻译经验和心得融入教材修订和编写,而且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为纲,持续更新内容,分门别类编写贴近学生需求的翻译教材、语言技能教材和专业知识教材,如将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融入教材编写的各个章节,建立起听说读写译等全链条式的课程集群。

        以课堂为主阵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为发挥好课堂主阵地和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凸显“三进”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北京外国语大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工作坊”和教学观摩研讨会,专门邀请“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一线任课教师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心得体会,加强“三进”的推广交流。2020年底,学校与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和大理大学共同举办课程思政交流会,并专门成立“同心圆虚拟教研室”,共绘育人同心圆。这些举措促使教师找准教学“坐标系”,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成为思想坚定、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的外语人才。

        外语类院校既要在“外”字上做文章,巩固优势;也要在“融”字上发力,在“贯通”中求实效,构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构成、多渠道协同的管理体系,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材、教案,做到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着力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格局,从而以青年大学生喜欢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用科学理论引领成长成才的人生之路,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立足全球发展战略,推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要求,外语类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呼应新时代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变化,秉承全球发展的战略理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参与全球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

        如何加快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特别是适应国际组织需要的高端人才,让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自信、从容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是外语类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应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职员的工作体验、中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现状,系统推进培养理念、招生选拔、课程教材、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创新,为实现全球治理的中国参与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中外比较、对象国社会调查、全球区域问题研究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在建设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目标指引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实践路径是“英语开道、复语跟进”“立足国情、全球视野”“加强通识、全面发展”。通过探索开设非通用语+法律、商贸、教育、外交、传播的复合型专业,以及加强中外国际比较、对象国社会调查、全球区域问题研究和中文教育等实践性环节,以服务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为使命,大力培养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复语型人才,以及精通专业的外语人才和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全面实施全球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学校以“一体、两翼、四目标”方针全方位推进全球发展战略。“一体”即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全球化学术共同体建设;“两翼”即“在地国际化”与“全球参与”比翼齐飞;“四目标”即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全球战略能力、学者全球竞争力、学生全球胜任力、学校全球影响力。我们将以崭新姿态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王定华 杨丹,分别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