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故事】
如果你去过水乡扬州,那你可能听过“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说的是扬州人上午泡茶馆,下午泡澡堂的闲情。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元素。
走遍祖国山河,你总能找到茶馆,而茶馆的三要素,或许可以归纳为饮茶、听曲、吃点心。到了扬州冶春,饮绿杨春、听评弹、品小点;到了成都观音阁老茶馆,泡素茶、吃抄手、看川剧;而如果你来到新疆喀什,那一定要到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馆坐上一个下午,喝喝茯茶、尝尝烤馕、听听现场演奏的十二木卡姆,感受相似又独特的魅力。
走进喀什百年老茶馆,红色的地毯、蓝色的墙、黄色的冰糖,本地人与游客端起一样的白底红花小瓷碗,品茶、吃馕,听跳动的十二木卡姆,这样的文化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文化魅力是我选择来喀什旅游的最重要原因。”在百年老茶馆,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这样说起她选择喀什的原因。整个下午,她和同伴都在老茶馆的各个角落拿着相机和摄像机记录这美好的体验。她说:“美景往往是相似的,雪山、草原很多地方都有,但喀什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却十分难寻。”旁边的小桌,来自上海的雷女士说:“喀什绝对能成为网红旅游城市。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东西好吃还便宜,文化氛围浓,太好玩了。”
新疆人饮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浙江、安徽的茶叶就以砖茶的形式进入新疆,茶马贸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谚语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对于习惯吃烤肉、抓饭的新疆人来说,茶叶能解腻、促消化,还能补充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以茶待客,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待客礼节,茶馆文化也由此在新疆生根发芽。时至今日,新疆茶馆和它所呈现的文化魅力,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重要手段。
“热瓦普琴声多么响亮,莫非是装上了金子做的琴弦。”整个下午,欢快的乐曲弥漫在百年老茶馆,与前两位游客静静坐在一旁观赏不同,游客温女士早就按捺不住,穿着民族服装,在十二木卡姆乐曲的伴奏下跳起舞来。11年前就曾来过喀什的她,这次来又有许多新的感受。这一次,她从西藏骑自行车而来,一路上有宾馆就住宾馆,没有宾馆就住在老乡家,她说:“出来旅游,我就爱往当地人多的地方‘钻’,喀什人都热情、好客,太适合我了!本来我骑到喀什瘦了6斤,但这几天和朋友们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体重迅速恢复!”
投入超70亿元修缮的喀什古城,既改善了古城居民的生活,更完好地保存了举世闻名的喀什古城。这座古丝绸之路“活”的遗址得以收拾妆容,将更优美的姿态呈现给世人。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考察后认为,改造后的喀什古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征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其经验值得推广,是令人钦佩的举措。
如今,围绕喀什古城发展出的文化旅游产业让喀什人过上了好日子。对于百年老茶馆的“新”主人买买提克里木·买买提来说,“很难解释”的文化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间百年老茶馆,到我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接手10多年来,从最早只有6张桌子,到现在又增加了5个包厢;从最初乐师自愿前来演奏,到现在直接雇了一支乐队在茶馆常驻。”眼看着游客们都带着“长枪短炮”来拍照,买买提克里木·买买提干脆雇了几名专业摄影师,给顾客提供摄影服务,不仅在自己的茶馆拍,还能给游客提供民族服饰,带着他们到古城中去拍照。现在,买买提克里木·买买提的老茶馆日均流水能达到2000元,一天能接待500名顾客,旅游旺季时整个茶馆都挤满了人。
“我在这儿喝了一辈子茶。”今年八十多岁的阿布都热西提·阿力木老汉说,“以前我就在茶馆对面卖水果、干果,去年退休后,更是天天都要来。以前这里很小,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茶馆乐队的笛子手买买提·依明艾泽孜对记者说:“我从9岁第一次听到笛子声就深深爱上了笛子,小时候脖子上挂着收音机,只要有笛子声就入迷地听。20岁起我就以吹笛子为生,以前到处跑,去给人演奏,现在就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吃馕,一边演奏,老板一个月还给3000元钱。我儿子也学会了吹笛子,在古城的香妃园景区当乐手,6月份他就要结婚啦!”
一样快要结婚的还有古城里的铁匠克里木江·阿巴斯。克里木江·阿巴斯兄弟三人一起给喀什的民宿、茶馆手工制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门闩、门环、门钉等铁艺产品,三兄弟“最少的时候一年赚20万元,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净赚40万元”。靠着给喀什的文化旅游“打铁”,哥哥们都各自成了家,提起自己,他有些腼腆地说:“明年,明年就到我了。”
(本报记者 李曾骙 王艺钊 光明网记者 王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