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6日 星期日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6日 01版)

        从博士毕业到晋升教授需要多久?按常规路径,博士毕业3年可评副教授,副教授满5年可评教授。

        而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吕海宝仅用2年,从讲师直接晋升教授,那年他刚31岁,用他的话说做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学校给他吃下了定心丸。十年如初,他一直瞄准世界前沿方向做研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吕海宝不是个例,也不是获评教授时最年轻的教师,这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得益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人才队伍是核心要素。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探索实行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破“四唯”、立“新标”,不论资历、不设门槛,以教学能力、创新价值、科研贡献为评价导向,引导教师静心治学、潜心教学,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

        “此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让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学校着力打造一批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哈工大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表示。

    面向课堂教学 以教研能力为导向

        曾连续4次获得学生最受欢迎老师、3次获得金牌授课教师的称号,包揽各类教学大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院的尹逊波被学生称为“用故事讲课的男神”。凭借讲课好,他提前2年破格晋升教授。

        让每一个学生来到自己的课堂都有收获——这是尹逊波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哈工大虽然是一所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但学校并没有重科研、轻教学,不以论文发表、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的唯一指标,给教学型教师单独的晋升通道,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专心优化课堂教学,做对人才培养有益的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人才特点,将教师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等多种类型,开通相应的单独分类评审、分类晋升通道。“分类评价打破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的评价方式。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兼师资人才办主任梁恒介绍。

        针对教学成果特别突出的一线教师,学校实施教学拔尖人才选聘计划,面向教学能力、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选拔培养教育教学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

        “只要你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都有机会脱颖而出,不论资历重实绩的举措让青年教师动力倍增。”外国语学院李雪也是通过教学拔尖人才选聘计划被遴选为教授,如今已由一名教师成长为学院院长。

        李雪是位多面手,在讲课之余潜心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她坦言,评教授之前更重视个人教学业务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提升,评上教授之后,更深度思考外语教育的责任使命,更关注如何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我们正在进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这是学校教改的重大项目。我们构建了‘一核两翼’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提出‘微定制’和‘全定制’学习模式。”李雪介绍。

    面向科研创新 以研究价值为尺度

        开会、出差、科研、指导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陆军每天的日程满满,受益于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他工作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年后评上教授。黄陆军说:“当时我所研制的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钛基复合材料,能够满足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对轻质、高强、耐热结构材料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破格晋升后,黄陆军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做国家急需的科研攻关、培养学生、搞产业化应用。黄陆军说,学校的认可和培养使他快速成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

        为助力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引领助推他们挑大梁、扛大旗,学校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设立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在解决青年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外,帮助其组建科研团队。

        首批入选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的黄志伟教授牵头组建成立了生命科学中心,他带领科研团队在仅仅5年多时间里,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科研工作者,就要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为人类造福、为社会进步作贡献。”黄志伟坦言,要做到这些必须有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很幸运,在哈工大,想做事就一定会有舞台。”

        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学校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的自主权,放手使用崭露头角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自2014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了50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加速青年领军人才由“一个课题方向、一个人”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前沿领域、一群人”的学术团队。

    面向国家急需 以贡献力为标准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举世瞩目。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哈工大邓宗全院士团队自2013年起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成功研制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成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亮点。

        从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到“祝融号”火星车,都有邓宗全院士科研团队的身影。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机电学院教授岳洪浩从2009年起参与嫦娥五号工程,负责月面钻取采样装置取芯封口关键技术攻关,在邓宗全带领下,历时11年,其研究成果得以成功应用。凭借多个在国家航天和国防领域的科研贡献,岳洪浩得到职称破格晋升和个人快速发展的机会。

        为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升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学校实施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才选聘计划,对于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防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的,按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力进行评价。

        “常规评价中论文、科研成果等指标所占比重较大,但是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强、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规模性显著的特点,短时间内难有科研成果的产出,学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这类科研人员在待遇和个人发展上不吃亏,他们才能安心坐住冷板凳,团队才能更稳定。”梁恒说。

        “受益于学校的这种导向和示范效应,团队吸引很多年轻人加入,他们有信心专注做事。”岳洪浩表示,“面向国家战略和重器打造,学校又列出揭榜挂帅的项目清单,只要有研究基础和好的想法,学校就会给予团队启动经费和用人的大力支持。”

        “哈工大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源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源于一代代哈工大人的超前布局和接续奋斗。面向新百年,哈工大要一如既往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统筹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教师队伍评价激励体系、高质量科技创新及服务体系,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