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基于科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和深度思考。回望优秀的科幻作品诸如《2001太空漫游》《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关于宇宙航行、人工智能、黑洞、基因工程等内容的描写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灵感和想象,甚至让许多科学家从中受益并逐渐“让幻想照进现实”。随着影视改编和网络传播的发展,科幻文学不但能传播科技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更在启迪创新思维和构建未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科幻文学对当代中国有何种意义?我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又该如何继续成长?日前,面向全国青少年征文的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正式启动,为这些命题提供了一些解答和参考。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
作为探索科学奥秘和创新的原动力,科幻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传播国家科技文明、促进人们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科幻本身未见得要折射多少科学知识,但一定会激发想象力,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对科学的热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说。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等传统神话故事到近年来《三体》《天年》等科幻小说,再到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火星车祝融号开辟中国探测火星征程,科幻给予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激励着人们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成果。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看来,科幻文学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他认为:“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借助科幻文学的形式,对宇宙、太空、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等未来领域保持持续的关注与钻研,对于人类社会现实发展和文明走向保持深度反思,不仅可以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借助文学崭新的方式对民族历史、现实、未来做阐发与描绘。”例如,此前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引爆了全国观众对科幻的热情,加上科技工作者对电影当中涉及的知识进行专业解读,又掀起了一波“科普热”。而电影中所传递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更是让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中国科幻文学逐渐登上世界舞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科技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幻文学也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刘慈欣获雨果奖和克拉克奖,韩松、何夕、郝景芳等科幻作家和中国作品进入国际视野,越发受到关注。
“中国科幻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世界为什么对中国科幻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希望能够从中国科幻作品当中看到中国人对未来的想象。”《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认为。从这个角度出发,“鲲鹏”奖的设立能成为中国原创科幻文学的旸谷,鼓励更多青少年心中有祖国,心中有未来,在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中宣扬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凸显中国担当。
在科幻文学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看来,科幻对于中国不是简单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能以“未来之眼”为当代发展提供某种指引,为正在演进中的社会实体赋予某种进步的潜质和可能性。“在社会生活领域,在国际关系领域,在前沿科技领域,要靠想象力为未来发展提供前提,科幻征文应该落实到想象力方面,这个极为重要。”
为想象力提供广阔的文学舞台
青少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育都至关重要,因此,为想象力提供一个广阔的文学舞台,让青少年拿起想象力之笔尽情创作,是促进科幻文学发展的题中之义。
“科幻文学天然就属于青少年,他们头脑敏锐,对于前沿知识吸收快,他们具有非凡的创新力和文学创作力,这些都是青少年科幻文学发展的良好动力。少年人的意气勃发、胸有家国,正可以通过科幻文学这一形式得到抒发和激扬。”刘国辉说,希望这个奖项的设置可以引导青少年群体关注科技,亲近文学。
作为创新之城和承载着先行示范区使命的城市,对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重视,使得科幻文学的阅读、创作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深圳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为“鲲鹏”奖在深圳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在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与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陆续收集整理了近万篇学生作品,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后来还在全国首次出版中小学生原创科幻文学书系,其中长篇小说《果核》《星际流浪客》《回到月球表面》《反S联盟》和短篇小说集《宇宙密码》为深圳少年创作。这一系列科幻故事,题材涉及时间、意识转移、外星开发等,闪烁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光芒,广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
“在深圳开启科技创新城市和文化强市加速度向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稳步前行的重要时刻,我们与各方联合设立面向全国青少年的科幻文学奖,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文学创意,写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科学之核、人文之核、想象之核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江说。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