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讲述】
在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的工作中,我的任务是对3个祭祀坑中的遗迹现象、出土遗物及发掘经过进行拍照、摄像。
从原华西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首次发掘三星堆算起,川大考古人在探索三星堆文化的道路上深耕不辍。翻读以往研究成果,我早已在脑中勾勒出一个奇伟瑰丽的古蜀文明世界。我曾幻想参与三星堆遗址发掘,如今愿望成真。
虽此前有过一些遗址发掘经历,但没想到在三星堆的每一天,都刷新着我的认知。
方舱发掘的全新模式、发掘现场的应急保护集成平台、多学科配合的发掘手段,这样的“豪华”阵容令人叹为观止。现场驻扎的文保专家为提取出土文物提供及时而专业的指导方案;发掘中精细化的分工和流程化的作业,为严格、客观、全面记录发掘信息创造了极好条件。
记得我初次参与考古发掘时,带队老师曾说起:希望今后的遗址发掘,能使用各种科技考古手段收集信息,为最大限度复原遗址面貌提供可能。如今过去短短几年,这一愿望已变成现实。
在三星堆工作站的宝贵经历,开拓了我的眼界,让热爱考古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讲述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振新)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斯敏、张胜、李韵、蔡侗辰、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