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0日 星期日

    科研评价怎能让“帽子”主导

    作者:郝吉明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0日 10版)

        评价政策是指挥棒,评价体系的改革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

        当前科技界人才评价体系僵化单一,论文指标导向明显,难以客观全面评价科研成果。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类型研究,要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绝不是以论文为导向。科学研究有它的不确定性,要允许科研人员失败,允许调整研究过程中的指标和进度。

        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压力很大,攀比心理比较严重,有“被淘汰”的危机感。一些部委、地方政府,还有些行业组织,设计了很多“帽子”,受“帽子”诱惑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严重影响年轻科研人员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潜心研究,做真正有长远意义的事情的决心。有些人追求成果数量,忽视成果质量。致使有些领域发的论文很多,但在国家重要关键问题上的贡献并不多。

        因此,淡化“帽子”评比,破除唯论文的评价体系,要看水平、看绩效、看对社会的贡献。要看科研人员成果的价值,看是否被国家采用了,是否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是否为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生活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最主要的衡量。要培养科研人员讲担当、讲奉献、讲合作、讲团结的精神,引导他们的科研选题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鼓励他们加入大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让他们挑重担负责任,在大舞台上不断成长建功立业,实现他们的报国之志。

        呼吁有关部门继续深化改革,聚焦“四个面向”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逐步构建和完善唯“实”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移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痼疾,为科研人员爱国报国创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作者:郝吉明,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