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0日 星期日

    兄弟同心 携手并进

    ——写在中国与埃及建交65周年之际

    作者:朱海龙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30日 12版)

        【特别关注】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埃建交65周年的辉煌时刻。这在两国外交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虽隔万水千山,中埃始终兄弟同心,走在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上。

        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纳赛尔总统、萨达特总统建立了牢固的友谊。进入新时期,中埃领导人多次互访,在国际舞台频繁互动,深化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在卓越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与埃及各自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两国更是携手同心、共克时艰。经济上,努力维护全球贸易多边主义,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上,坚持抵制疫情政治化,把政治病毒御于国门之外。文化交流上,中埃人民心连心的桥梁从未中断。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学者马坚就来到埃及学习交流。1958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就颇具远见开设了中文系,成为非洲翘楚。2020年,埃及将中文列为中小学教育体系选修的第二外语。仅在2020年,就有来自埃及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的364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开始在多所中国高校学习汉语、农业、机械、航空、通信等,创下历年之最。“去中国留学”已然成为埃及学子热捧的文化时尚,这足以说明疫情无法阻断两国人民日益旺盛的学习交流热情。

    中埃都是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主流,但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地区冲突引发的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政治霸凌的幽灵还在世界四处徘徊,逆全球化、贫富分化、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人类社会正面临重大抉择和挑战。然而,65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和埃及的坚定友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两国关系不仅行稳致远,而且两国各自成为亚太地区、非洲大陆、阿拉伯地区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大国力量,为维护地区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埃及人民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并充分利用联合国和下属国际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国际合作机制支持埃及的改革与发展,支持埃及在中东和平问题、地区问题、非洲全面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埃及则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多次在涉台湾、香港、新疆、西藏问题上给予中国全天候的支持,在联合国大会、世界人权大会等国际舞台驳斥少数极端反华分子对中国的政治抹黑和污名化,用客观事实有力回击对中国的无理挑衅,让民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捍卫了中埃两国兄弟般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埃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两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风险挑战。但中国和埃及人民都没有被打垮,而是选择相互加油打气,砥砺前行,向世界展示出两国人民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塞西总统派卫生部长哈莱来华表示慰问和支持,并赠送抗疫物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在埃及人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第一时间与埃及公司展开合作,在开罗建立口罩生产线,日产能达到20万只,成为非洲产能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塞西总统盛赞疫情防控的“中国模式”,强调利用好中国经验,强化自身抗疫能力。

        2021年1月3日,埃及率先批准紧急授权使用中国疫苗。随后,中国政府捐赠的两批疫苗分别抵达埃及,成为抵达埃及的首款外国疫苗,为阻击疫情送来了“及时雨”。为了更好地落实“让疫苗成为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经与埃及国营疫苗制造商VACSERA宣布共同制造中国的新冠疫苗。努力把埃及打造成非洲市场的疫苗制造中心,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埃合作共赢的“黄金通道”

        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让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大国开启了交流之旅。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埃两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纵观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重重阻挠,两国贸易额仍然达到145亿美元,实现逆势上扬。在疫情之势下,两国成功保障了供应链、产业链不中断。“黄金通道”的价值尽显无遗。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还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下设立的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非洲地区最大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实现与“埃及2022”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的良好衔接,成为中非、中阿经贸合作的样板。

        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中埃两国民心相通之路。在其所属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大量埃及优秀学子来到中国高校学习,埃及现已成为非洲地区向中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古老的埃及文明也深深吸引了中国学子,他们纷纷踏足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中国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阿拉伯语,中国业已成为东亚地区旅埃留学的最大来源国,中埃民心相通已成蔚然之势。

    全面深化中埃职业教育合作

        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充沛的师资和丰富经验,埃及具有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特征,以青年劳动力为主。两国可以互惠合作,用中国的先进职业教育资源为埃及培养大批专业化职业人才是可行的发展思路。

        埃及2014年宪法第20条明确提出“国家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照全球标准,鼓励和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教育职业培训”。《2030愿景》中也指出,“到2030年,埃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从当前的4%提升到20%”。这在后疫情时代十分必要。由于疫情袭扰,消费市场、制造业市场的持续萎缩,必然造成就业市场的深度调整。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人才将成为市场中的“刚需”。中国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为埃及青年进行全面、前沿、系统的职业教育服务。由此提升他们抵御产业风险的能力,为中埃双方企业投资生产、经贸往来、教育服贸、旅游经济和人文交流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大学里的中文系可以在中埃职业教育合作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中文语言优势。一是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埃及高校里的中文系强化课程设置、学分互认、师资联培方面的横向联系,为职业教育合作提供语言和文化服务。二是推进校企间深度延伸合作。孔子学院等中文教育机构可以为中国职业教育机构招募埃及学生提供中文预备教育。更为可喜的是,2020年,埃及政府将中文列为中小学教育体系选修的第二外语。这不仅为中文教育的“下沉”提供了广阔空间,更为中埃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发展铺平了道路,必然会大大促进埃及职业化人才的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往来、人才交流筑牢人力资本优势。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65年的风雨兼程告诉我们,中国与埃及这两个伟大的国家将永远携手同心,并肩在人类合作发展史上写下最美的篇章。

        (作者:朱海龙,系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中方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