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江汉大学昂首迈向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

    作者:江萱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7日 12版)

        江汉大学主办的首届“精细爆破·东湖论坛”在武汉召开

        “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江汉奔流,唯楚有材;三角湖畔,教育新篇。5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指导,江汉大学主办的首届“精细爆破·东湖论坛”在风景秀美的武汉东湖之畔举行,来自全国的近40位院士和400余名专家学者热烈交流探讨精细爆破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工程爆破行业的创新发展。以打造“精细爆破·东湖论坛”学科品牌为新起点,江汉大学开启昂首迈向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的新征程。

    勇立潮头:创立新型办学模式

        江汉大学最早由黄兴、宋教仁于1912年在武汉创建,改革开放之初重建恢复办学。上世纪80年代初,江汉大学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在全国率先打破传统的办学格局,创立了收费、走读、短学制、职业性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新型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01年在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
        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与努力发展,学校秉持“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赓续“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勇立潮头、砥砺前行。

    跨越发展:精细爆破领域国际领先

        奋进二十年,跨越二十载。学校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精细爆破领域国际领先,光电化学材料、环境健康、生物信息、城市文化与城市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建立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谢先启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将化学反应工程与动量传递等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应用于爆破工程领域,达到精细调控火炸药爆炸过程、降低爆破次生有害效应等目标,拓展了化学工程的应用领域,项目成果已在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与抗震救灾等500余项重点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湖北省组织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专家论证。
        学校2011年获批“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获批由江汉大学牵头、相关高校和企业参与的“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显示用基板材料核心技术,获授权专利20余项。光通信化学品、柔性显示基板材料、柔性电池关键材料等多项研究成果在长飞光纤、天马微电子、鼎龙控股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并得到规模化应用,编制多项国家标准,为武汉市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江汉大学的发展足迹:
        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现有21个学术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在校生规模2万余人,较合并之初翻了一番。
        学校以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会聚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人才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楚天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39 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等称号。
        学校打造国家、省级精品课程18门。2020年,学校5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并列第二。近5年,获评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490人次,学科竞赛获奖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五。
        近5年,学校获各类科研经费4.76亿元、国家基金项目11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1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三大国际检索收录论文2000余篇次,出版著作和教材300余部;形成了以精细爆破新工艺、柔性显示基板材料和MNP标记法生物基因鉴定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各类科技奖项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70余项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江汉大学专场签约20.07亿元。

    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合并组建二十载,搬迁至中国车谷助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江汉大学坚守初心,立足武汉、服务武汉、贡献武汉,抓住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战略机遇期,把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武汉的城市发展战略有机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武汉“五个中心”发展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围绕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攻关。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学创新中心”“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教学实训中心”等实验室;与东风公司签订校企共建智能软件测试实验室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联合科技攻关合作新模式。学校与长江鲲鹏生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与北京佰高讯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金额206.5万元的横向项目“园区智能综合运维云管理平台”。
        疫后重振以来,武汉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新业态新模式,让科技实力成为撬动“强武汉”的支点。江汉大学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助推武汉发展的关键变量,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服务。
        学校成立专家教授服务考察团,前往武汉各区访企业、进社区,进一步夯实校地合作基础,为拓展合作渠道“寻方问药”,务求“立足武汉更牢、服务武汉更实”。
        谢先启院士团队完成的百米级钢筋混凝土烟囱双向折叠爆破拆除工程、高层楼房多向多次折叠爆破拆除工程等多项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武汉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做大做强国内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材料,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学校系统生物学研究院合作探索的一系列生物基因检测技术已应用于农业、医学、法医、食品等多个领域。教师团队原创发明了世界领先的MNP标记技术,形成60多项发明专利和2项国家标准,被指定用于实施国家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等种业战略,为我国生物资源挖掘、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武汉淡水湖泊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提出和实施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武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体教结合模式,探索学校、企业、协会“三结合”路径。江大女足首夺2020年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冠军,创造武汉体育三大球历史,多名队员成为现役国家队主力,队员王霜获评“亚洲足球小姐”。
        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江汉大学在战“疫”中彰显责任和担当。学校紧急改建医疗隔离点,累计收治隔离人员773人;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新冠肺炎救治,513名教职工下沉全市14个区200余社区,近2000名党员就近开展常态化服务,87名教职工组建120急救中心远程分指挥中心,97名师生参加全市流调专项工作队,校医院10人驰援东苑医院;1000余名学子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校友捐赠1800余万元。13人被评为国家、省、市抗疫先进个人。
        江汉大学是一所城市大学,由城市举办,服务城市。这是学校的定位,也是学校最鲜明的特色。在新的征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奋斗拥抱新时代,用实干开启新征程,为武汉“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江萱)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