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教育子女向上向善向美向好

    ——访首届“全国文明家庭”李声英家庭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本报通讯员 李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04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 

        走进陈文森的房屋,客厅很紧凑,一方折叠餐桌、两把椅子、三人座沙发,就占了近乎一半的空间。客厅里最醒目的就是一张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大合影。

        “那时母亲九十多岁了,出远门不方便,我就作为家庭代表,到北京去参加了这个表彰大会。”李声英的儿子陈文森指着照片中的自己,向记者讲起了他们家的往事。

        那是一段段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成立紧密相连的家国故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住宅。李书城正是李声英的父亲、陈文森的外公。

        陈文森说,外公是辛亥革命元勋,他一直支持弟弟李汉俊的事业。他曾对外婆讲:汉俊的事,你们不要问,不要插嘴。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掩护地下党同志活动。在1949年武汉解放之际,他利用自己的声望,筹措财力,甚至以死相逼,开展反搬迁、反破坏活动,从炸药包之下抢救了一些水厂、电厂和小火轮。当年7月,接到毛主席书信,他前往北京。10月,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此后,他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部长。

        “外公去北京工作,我们一家继续留在武汉生活。”陈文森说,“外公有时利用到武汉出差的机会来家里看我们。五六十年代很艰苦,他总是跟我们说,国家比较困难,你们自己要自力更生,多为建设国家作贡献。”

        1965年,李书城弥留之际对家人说,我没有钱,只有一片心。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好事。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向组织开口。

        李声英有5个儿女,为了更好照顾家庭,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资。1973年,丈夫去世,全家生活十分困难。

        有知情人劝李声英说,你们家里贡献这么大,向国家要一套房子,要一份工作也是应该的。但李声英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即使生活再困难也不向政府伸手。

        陈文森回忆,那时自己和兄弟姐妹们上山下乡,后来为了生活,大都早早进了工厂。

        生活艰苦的李声英一家辗转多地居住。1979年,李声英一家住进仅32平方米的小房,一住就是近三十年。李声英的孙子陈龙还记得,房子太小只能安下两张床,二十多岁时,他还和奶奶挤一张床。

        李声英常常告诫孩子们,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有再大的困难,也绝不能找关系、找熟人、找政府,不能给祖上抹黑。上一辈的事情是他们的贡献,我们还没有贡献,我们的贡献要我们自己做。2008年,趁着自己90岁生日一大家子25口人都聚齐,李声英立下家规: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2009年,李书城荣获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称号。有关部门了解到老人的生活情况后,按照政策,帮助李声英老人一家申请到百步亭悦秀苑一套37平方米廉租房。2010年,老人一家搬进这里,也正是记者所到访的房屋。

        人搬进了新屋,但勤俭持家的传统没丢。客厅里,有一把油漆早已斑驳的小巧木靠椅,椅子腿还套着旧网球。陈文森说,这把椅子还是大哥上山到湖北利川时带回来的,母亲特别喜欢坐在这把椅子上看报。算起来,这把椅子有将近50年历史了。

        陈龙说,奶奶总讲“知足常乐,感恩社会”,在百步亭生活的日子是她最舒畅的时候。

        “李奶奶经常到社区来参加活动,也会给我们年轻一辈讲党课、讲红色故事。”悦秀苑社区工作者曾嫦林说,每次见到李奶奶的儿子陈文森、儿媳王春莲,他们总是笑脸相迎,永远都是乐呵呵的,也总是感恩地说谢谢党和政府,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2018年12月,李声英老人在武汉去世,享年101岁。弥留之际,老人再三叮嘱要节俭办后事,但众多干部群众还是自发前来送行。

        悦秀苑居民郭娇荣说:“李声英老人面容慈祥,言语不多,有时候看到楼道的零星垃圾,会自己拿扫帚打扫干净。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她的显赫家世,了解到他们家还和中共一大有着很大的渊源。我们都要向李声英家庭学习,教育子女向上向善向美向好。”

        去年2月19日至4月7日,陈龙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投身社区抗疫一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陈龙说,“全国文明家庭”是对自己一家的莫大荣誉和鞭策,自己要把这个家风传扬下去。

        (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本报通讯员 李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