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坚实保障。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我国县域广、地域大、资源丰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着良好基础。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偏远乡村普遍面临农业资源丰富与农业份额小、农业优势突出与强势产业少、农产品品质好与流通不畅等错配问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让市场说话,围绕“特”字做文章。
一是开发乡村特色产品和服务,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具有乡村独特价值、独特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等差异化乡土产业。尊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种养模式,提高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实施特色产业链提升支持行动。聚集乡村资源要素,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培育形成一条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的产业链条。延长产业生产链、增强产业价值链、打通产业供应链、畅通产业资金链,构建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市场价值大、技术工艺独特、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村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畅通特色产业流通体系。加快构建特色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流通体系,促进小特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将小产品通过农村电商做成大产业,实现产销贯通,让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闯出致富新路。
四是建设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积极发展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大、生产工艺独特的主导产业,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车间,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向基地聚集,促进形成产镇融合、产乡一体、功能衔接的产业融合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涌现一批乡土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创建一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带,不断将特色资源优势和生态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是打响乡土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制定不同特色产品的生产标准,推进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鼓励符合条件的产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推动乡村产业向标准化、品质化、有机化方向发展。打响“老字号”“乡字号”“土字号”产品品牌,传承乡土文化和记忆。健全乡村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形成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特色产品品牌保护体系。
(作者:崔宝敏,系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周仕兴、胡晓军、李宏、龙军、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黄昕洋、肖章荣、宋嘉华、隆太良、唐金生、隆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