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王东、安胜蓝)距离北京冬残奥会的举行还有不到300天的时间,我国健儿将继续积极备战,力争在冬残奥会上实现金牌和奖牌的突破。同时,根据目前国际积分或排名,综合考虑疫情下国际赛事安排、参赛资格指南及各项目积分规则等情况,若能顺利参加2021—2022年雪季赛事,预计我国将获得70张左右入场券,可参加全部6个大项70个左右小项的比赛。
这是记者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获得的信息。
北京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在申办冬残奥会前,中国仅开展了2个大项、7个小项,局限于吉林、黑龙江2省。我国申办冬奥成功后,中国残联举全国残联系统之力,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初选运动员、组织训练营确定运动员、选任国内教练员、聘请国外教练员、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等一系列举措,多项目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连续5年举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鼓励支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冬季运动。
目前,全国冬残奥运动员已经发展至千余人,技术官员发展到上百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冬残奥比赛大项全覆盖。2016年以来,我国参加了59项冬残奥系列国际赛事,共获得38枚金牌,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轮椅冰壶队勇夺第一,实现了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2019年轮椅冰壶队首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单板滑雪首次获得世锦赛2枚金牌,高山滑雪首次获得世界杯3枚金牌,残奥冰球队2018年首次参加世锦赛获C组冠军,2019年又获得B组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记者同时还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目前北京冬残奥会的筹办总体工作实施顺利,所有竞赛场馆已完工,分布在三个赛区的30个场馆(5个竞赛场馆和25个非竞赛场馆)中,所有竞赛场馆已完工,将按时交付。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水务、电力、市政、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同步推进。
在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方面,所有无障碍工作同步纳入场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验收评审各环节,确保场馆设施符合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要求。
在赛会服务工作中,充分考虑冬残奥会和无障碍需求,三个残奥村临近各自赛区竞赛场馆,方便运动员参加赛事。
北京冬残奥会将产生78枚金牌,每日竞赛日程和《体育项目说明手册》经由国际残奥委会确认,已向各国家(地区)残奥委会公布,并计划于今年6月发布《注册与体育报名手册》。今年2月和4月,延庆、张家口和北京赛区采取就地办赛的方式举办了“相约北京”雪上和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其中包括5项冬残奥赛事以及14项专项测试,达成了测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