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6日 星期日

    青春在这里呈现出美好模样

    作者: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6日 06版)

        杭州西湖美景。张圣东摄/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幸福故事】

        5月4日,青年节,宁波的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这一天的镇海中学里,有银发如霜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这群“镇中人”在这里回忆着十七八岁的青春岁月,共同庆祝镇海中学建校110周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全婧阳也赶回来了。“在镇中的3年是我最美好的时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使我拥有了幸福生活的能力。”00后的她是2019届毕业生。

        雨幕中的校园,让她想起了5年前刚踏入高中的那一天。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下,镇海中学不足百亩。漫步其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树木葱茏,犹如身处江南园林之中。“报到的那天刚好下雨,雨水连珠成线,校园覆上一层诗画般的意蕴。入校流程井井有条,丝毫没有被天气耽误,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

        5年后,场景依旧。校友墙上,排列着“两弹一星”事业亲历者贺贤土、中西医结合学科开拓者沈自尹、著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简介,一个个举足轻重的名字闪耀着荣光;校园里,散落着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祠碑、革命烈士朱枫的故居、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教过书的柔石亭,每一处遗迹无言地诉说着英雄故事。“镇中的红色氛围特别浓郁,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给了我源源不断的激励。”

        高手如云,全婧阳的开局并不轻松。“高一时,我的物理不好。”她回忆说,老师王海不仅在晚自习耐心解答试题,还时不时给出一些学习建议。“学校90%以上的老师每周至少三到四个晚上是在学校度过的,很多人甚至每个晚上都在学校。只要有问题,我们随时都能找到老师问。”每年教师节,全婧阳和同学都会看到,当年新招录进来的教师齐聚孔子像前,同全体教师一同高声宣读“坚守教师本色、拒绝有偿家教”誓词并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在,老师就在。在全婧阳的眼里,镇海中学的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还是学生的“成长导师”。“我们学校每名党员教师都要带2名教师、联系5名学生。”她说,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之外的能力,学校还先后组建了近60个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打造了开拓课外视野的镇中讲坛。“听说现在已经举办到近900场。”青春在这里呈现出最美好的模样。

        2019年,全婧阳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她的社团经历让她顺利进入学生会。追溯高中3年,全婧阳脑海里不断闪回的是校长吴国平在毕业典礼上的嘱托——希望你们秉承赤诚报国的镇中好传统,做一名爱国者;希望你们秉承追求卓越的镇中好传统,做一名奋斗者;希望你们秉承追慕美好的镇中好传统,做一名高尚者。全婧阳说,从开学第一课的“价值教育”到每年的红色诗歌朗诵、爱国舞蹈演出,再到毕业典礼,每一次都是思政大课。

        一上大学,全婧阳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有着红色情结的她而言,镇海中学里的28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是她汲取力量的源泉。她听说母校启用了一条“英烈伴读”红色走廊,便趁着假期回去走了好几遍,一待就是个把小时。

        渐渐地,全婧阳长成了老师希望的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原本可以宅在家中跳跳健美操、练练琴的她选择了加入公益组织。对接医院、调配物资、对外宣传,她连续两个月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将成千上万的医用产品送往湖北58家医院、8个医疗队、37个社区。同时,自己也从一个普通志愿者迅速成为这家公益组织的主心骨。

        “镇中就是我的‘充电站’,在这里待上半天,就能‘电量满格’。”参加完校庆活动,全婧阳回到北京。上午合唱团排练,下午社团面试,傍晚学生会值班,还要挤出时间细细筛选暑期可以参加的志愿者活动——电话里,她说除了学习,她把一天的课外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全婧阳觉得,她的未来是充实、奋进、幸福的。

        (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