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孝阳安好

    作者:叶辛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15版)

        【文坛述往】

        黄孝阳是我的长篇小说《魂殇》的责任编辑,和我接触到的大多数责任编辑不一样,他也是一位作家、一位小说家。在南京,在江苏,在文学圈,在当代中青年作家群中,他的名气还不小。

        记得是前年,我们一起在湖北古城襄阳采风,天天相处在一起,开始熟悉了。有一天他走进我的房间,说了一番话,向我约稿。

        他说自己除了写作,还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副总编辑,负责组稿、编稿、出版。他提及20多年前,我的长篇小说《孽债》的初版本是在江苏文艺出的,后来编撰了3卷本的“叶辛代表作系列”,由于反映好,紧接着又编了10卷本的《叶辛文集》。但是后来由于责任编辑老周退休多年,领导也换了人,联系就断了。他希望从今往后重新建立起联系,继续出版我的新作。

        他说话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我看着他胖乎乎的脸,他40出头,一副端庄的神情,沉稳而又安静,看得出他是有备而来。

        我告诉他,上世纪90年代和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合作对我来说是一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那年头刚兴起签名售书这回事,《孽债》出版以后,在出版社的联系下,光是在江苏省境内,我就去过16个大、中、小城市,也熟悉了这些城市的风貌和风情。

        他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近期写的这本长篇小说约莫20万字,名字叫《魂殇》。这本书大概吸引了他,问我是什么题材。那时候小说已经写了十几万字,我简单而含糊地说:“写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安放,是我这个步入七旬的老人一辈子陪伴着当代知识分子走过来的文人的感悟。”我停顿了一下,说出了我的担心:“你这个年龄,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我相信,多读一两遍,我一定会理解的。”他诚恳地对我说,“希望这本小说是你和我们社重新携手合作的开始。”

        他又问我书什么时候能写完。我坦率地回答:“大约2019年底,或是2020年初。只是,我至今仍然是用钢笔写作,真正定了稿交给出版社,还需要他们安排人在电脑上打出来。他当即表示,这是没有问题的,南京离上海那么近,等我确认定稿,他会约上一个编辑到上海来读稿,或者他把稿子带回去。

        我们就此达成了口头上的君子协定。恰在这时,蒋子龙敲门进屋,来和我谈由于脚疾想提前离开采风队伍的想法。于是,我和黄孝阳结束了这一次颇为正式的工作谈话。

        长篇小说《魂殇》写完定稿,已是2020年元月下旬。震惊全国的疫情暴发,由于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行,黄孝阳请我把稿子寄给他,说为防止邮路上出差错,让我快递复印稿就可以了。那一阵又是疫情,又是春节期间,我到朋友的公司里复印了一份,快递给他。

        没想到在这么严峻的日子里,二月下旬,黄孝阳就给我快递来了《魂殇》的出版合同,是按照我们在襄阳招待所客房里议定的君子协定拟的。记得他还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对出版这部书有什么想法。

        恰好2019年夏天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长篇小说《五姐妹》,我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满意,就寄给他一本,并且讲了自己的想法,我说纸质的小说可能会因网络阅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更大的冲击,希望这本《魂殇》能印制得像《五姐妹》一样漂亮,同样出成精装本。真正的好小说是会被读者珍惜的,而精装本更适宜保存。我中年时期写下《蹉跎岁月》和《孽债》,签名售书的时候,经常遇到热心的读者问:“有精装本吗?我想好好保存。”然而那两本书出版时,大量印刷的都是价廉物美的平装本。

        之所以在微信中一来一往地说了这么多,我是怕黄孝阳不理解,认为我的要求过分了。没想到,他只简单地回答了我三个字:“没问题。”他立即给我寄来了他的两本新书,出乎我意料的是,两本书都是精装本。我明白了,他完全理解我这个作者的心愿。我很快读了他的这两本书,并且把长篇小说《人间值得》推荐给上影集团正在寻觅作品的摄制公司。

        等到《魂殇》正式出版并在上海书展举行首发活动,已经是2020年8月,我卡着时间,从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赶到上海,首发的一切准备工作全做好了,所有细节,包括场地、老中青三代嘉宾、江苏和上海的媒体,都是黄孝阳联系的。活动在思南公馆最大的法式宴会厅举行。一下午的活动,包括嘉宾的对谈,颇为成功,他专为首发从南京带过来的书销售一空,没能买到书的读者留下了地址,请出版社寄给他们。黄孝阳问我下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我脱口而出:“《魂殇》的姐妹篇《婚殇》。”他当即又向我约稿。

        回到南京不久,他在微信上发来一张照片,我一看,竟然是在南京热闹的十字街头展示的《魂殇》的巨幅荧屏广告。哈,这可是我的书第一次以这样的大广告形式出现在公众场合。

        读者从我有些啰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我和黄孝阳见面,就是襄阳采风和小说首发这两次,我还盼望着有第三次、第五次、第十次……可是,刚刚告别对人类来说有些沉重的2020年,就在今年元月,从南京传来消息,孝阳离开了人世。初得这消息,我完全不相信,他才46岁啊!直到看见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讣告,才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怀着一份深情,我深深地哀悼真诚而质朴的孝阳,他是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编辑!愿他在远行的路上安好,愿他的好作品永存人间。

        (作者:叶辛,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