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从空间到时间的三条路线

    ——“中国制造”一日见闻

    作者:凸凹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14版)

        插图:郭红松

        【中国故事】

        编者按

        “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日前举行。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节点,中国作家协会遴派100名作家深入100个工业企业,书写一天的所见所闻,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工业建设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反映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劳模精神、奉献精神和时代精神,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此篇四川航天见闻录,即是这次行动的创作成果之一。

        过了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工业企业中的劳动者们,都在怎么劳动、劳动些啥?来到龙泉山西坡下,我走进了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工业园。

        采访三线航天人,他们嘴里会不时蹦出三个词:军品,沟里,航二代。即便此行的采访对象干的是民品,亦如此。

        因为保密,说到军品,他们既骄傲又警惕,往下,再不说一字。

        沟里,指的是三线地区大山里他们工厂的所在地。

        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号召,放弃北京、上海等地户口,迁往沟里的航天人,称航一代,入职航天的儿女称航二代,再下,航三代。航天人有一句壮丽得堪比誓言的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今天,4月29日。阳光灿烂。8点半不到的航天地盘,在我的采访本上,响起了沙沙笔声。

    上午的成都生产线

        因航天工业园属国家保密单位,自驾车入,手续繁复,模塑公司安排了车来接。途中跟师傅聊天,得知他叫陈宏,以前在沟里是注塑工,调到公司后成为专职司机,这一开就开了23年。

        坐落在航天工业园里的模塑公司,全称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来到公司总部二楼总经理办公室,见到了总经理徐辉。之前有做功课,便谈起了自己对模塑二字的理解。我说,通常的理解应该是用模具生产塑料制品的意思吧?但对你们公司而言,模塑二字中的模,还有生产模具的意思。

        徐总笑了,说基本是这个意思。并说,在全国既生产汽车塑料件又生产模具的企业中,他们排名前五。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4526人,在成都、青岛、天津、武汉等15城设有20家分公司,建有相关生产线50余条。2020年,冲破疫情困境,营业收入42.71亿元。

        出公司大门,一个右转,到了公司的成都分公司内饰件车间。分公司总经理吴建军介绍说,分公司内饰件总成和外饰件总成两个大型车间,设置有三条生产线。内饰车间,一个厂房是仪表板生产线(含注塑、搪塑、发泡、装配),另一个厂房是门板生产线(含注塑、阴模成型、包覆、装配)。保险杠生产线(含注塑、喷涂、装配)在外饰车间。因某车企5月2日上班,配套的车后杠总成要得急,这次五一节就在喷涂环节安排了一天加班。吴建军像他的产品一样不苟言笑,说话做事又有一种争分夺秒的生产线的急切。

        吴建军要去公司参加周例会,接着介绍的是长得颇知性的分公司副总范雅萍。她说,分公司占地2万平方米,员工200多人,三条生产线已具备年产50万套产品的能力。在沟里时,她是军品车间的电缆工。

        在公司党群部副部长魏小兰和分公司综合部长尹佳嘉导引下,我顺着生产线,在高大宽阔、响着微微机器声的厂房穿梭。

        门板生产线,一位白皙、瘦小又很干练的戴眼镜的女孩,正在调试一台庞大的专用设备。她叫闫佳荣,28岁,山西吕梁人,大学毕业入职航天三年,岗位为工艺工程师,承担机器人编程等工作。手头正在干的活儿,是给某家用车门板上装饰件,她负责工艺过程稳定性、设备参数调试和工艺巡检。之后,产品周转到包覆和总成装配环节。交谈中,我看见还有6位操作工,4男2女,在各自的设备前忙碌。

        不远处,一中年男子在设备间走动、查看。他叫徐强,设备维修工,负责内饰件生产设备的点检、维修保养、抢修等。早上8点来的,晚上7点回家。这项工作由两个人干,轮值者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分白天晚上,只要设备运行,人就跟着运行。由于侍弄的是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以两人皆是多面手,钳工、电工等一揽子技术都得胜任。在沟里时,他是注塑工,干的军品活。

        从内饰车间出来,北行七八百米,到了外饰车间生产线。

        何元中是内饰车间仪表板装配组长,此刻,却在外饰车间忙保险杠装配的活。见我好奇,便说,分公司不少人都属一人多岗,哪里活急,就到哪里支援。他干航天已30春秋,在沟里时是司炉工。

        在涂装厂房一边巡查一边拿着对讲机说话的,是公司劳模张建聪,分公司制造部副部长,之前为质量工程师。他是甘肃庆阳人,大学毕业不到两年,跳槽三家单位。入职航天,一干十多年,再没挪窝。他今天在生产线派的活,是生产某家用车型的后杠和下本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这两种产品,有的闪白光,有的闪黑光,向我表达劳动的问候。

        身穿天蓝色短袖工装的男女操作工,在庞大的自动化设备和像用众多旗幡一样的蓝色防护巾半隔离的抛光、装配工位上,飞快调动着自己的眼睛和手脚。

        从生产线上取产品、检查是否有缺陷、对有缺陷的用笔勾画位置、用点磨机处理缺陷颗粒、涂上镜面处理剂,再用抛光枪抛光、用专用毛巾擦拭、喷稀释酒精检查无缺陷后,将合格产品放入转运小车扫码入库,这是抛光工陈清富手上的活。生产线一天转三圈半,一圈产品143车,是他今天的计时计件量。

        刘春林,注塑组长。组长日课,是备料、点检、处理问题、顶岗等。所谓顶岗,就是班组任何一位操作工因生病、吃饭、上洗手间等事离岗,组长这个备胎都得顶上去,别人干不了的活,组长都能示范。20世纪70年代初,他家从北京来到沟里,父亲是厂子第一位技师级车工。

        喷涂环节在厂房二楼。在涂装工艺工程师杨浚珑指导下,我平生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跟着杨工,通过狭小风淋室除尘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长长的玻璃廊道,左有一排6个布列整齐、纪律性强如工人阶级的机器人,正挥动有力手臂。一路走过去,我看见每个机器人手掌都发出一道呈扇形的高达1000多度的蓝色火焰,扫射在产品上。杨工,河南济源人,他幽默地说,喷涂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我们就邀百毒不侵的机器人来干。说话间,两位戴防毒面具的维修工,进去对一个机器人做卫生。一楼有淡淡的油漆味,这里更浓些。

        因为机具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线虽然繁忙,但人数却远没想象的多。

    中午的大三线

        一晃,到了中午饭点。保险杠生产线厂房一侧,有个职工食堂,因塑料、漆水易燃,故供应的是外卖。我跟魏小兰、尹佳嘉,一人一个餐盒,边吃边唠嗑。魏小兰,1988年生人,入职航天已十年。尹佳嘉,航三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沟里塑胶车间刚迁来成都时,第一张订单,轮毂罩,是她外婆从二汽揽的。提到模塑公司背后的“大老板”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二人聊得更起劲。

        在集团党工部协调下,利用午休时间,我走进了戒备堪称森严的四川航天总部大楼。2004年春,进入太空的首位中国人杨利伟来这里,题写了“向四川航天人致敬!”

        集团总经理肖辛忠向我介绍了四川航天工业发展历程。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四川航天,是创建于1965年、其厂(公司)所院校遍布巴山蜀水、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三线央企。那些牵动祖国和世界目光与心跳、中国制造的太空飞翔,有它的智慧和汗水。56年来,从深山铸剑到戈壁扬帆,从“神舟”圆梦飞天,到“嫦娥”九天揽月,从一箭定乾坤到受阅天安门,四川航天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不禁想起自己七八年前,以四川航天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大三线》。

        《大三线》有一条线采取非虚构笔法,梳理了四川航天工业与中国共产党军工史的血脉联系。瑞金时期,位于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交界处虎岗村、堪称中共首家兵工厂的“闽粤赣军区兵工厂”,系毛泽民受毛泽东委托创建。兵工厂到延安后,其主脉抗战时期设在八路军五师供给部生产社所在的鲁南费县抱犊崮黄山口村,解放战争时期设在粟裕部军工厂所在的淮安大陈庄。北平和平解放后,迁至北京南苑飞机修理厂——四川航天的重要一支,即发源于此。

        从四川航天总部大楼出来,上车,别航天工业园,穿龙泉山隧道,向航天模塑公司模具分公司驶去。

    下午的模具生产线

        车行四十分钟,到了。一路滔滔不绝介绍情况的公司邹书记,是位老航天,当过燎原无线电厂厂长助理,干过多年军品。他说公司成立以来,经过多次重组升级,其企业精神也有过阶段性调整,但千变万变,永远不变的精髓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

        模具分公司坐落在龙泉山东麓,简州新城工业园。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工作和爱好一致。按这个说法,正忙着节前安全检查的分公司总经理许春晓,就是一位幸福的人。干模具、爱模具,40岁以前是军品,40岁以后是民品。这位获过国防科技奖、中国航天科技进步奖,眼瞅着就退休的人,谈起模具,热情飞扬,如数家珍。在头顶密布大行车、地面铺设铁轨的厂房,模具生产线长长的下料、热处理、粗加工、精加工、装配、试模等工艺流程,都没有他的陕西普通话长。

        分公司厂房建面1.75万平方米,员工300余人,拥有全套国际领先水平的模具制造设备。汽车注塑模具企业中,全国排名前十,西南翘楚。展厅正壁,挂满了金、银二色的牌子:中国大型注塑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全国模具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令我没想到的是,许总这样一位模痴,曾经还是一名文青,在模具一样结实、好看的笔记本上,写过两本诗集、一本散文集。

        还令我没想到的是,正在合模区手拿一把锉刀向几名钳工讲解如何处理一道工艺难题的总经理助理程宝欣,居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工匠,获过中国模协“卓越模具工匠”“成都工匠”等荣誉。他同时也是川航劳模。老家河北高阳、长得精瘦高挑的他,用肺活量超足的声音告诉我,公司与龙泉驿区总工会明天在这里举办模具工匠大赛,他忙了一上午,做好了准备工作。

        正在生产线安排假日备料的分公司制造部副部长邓伟,向我介绍了五一的加班部署。因要给好几家汽车厂交货履约,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制造部好些人只放“五一”一天假,2号52人,3至5号110人。加班报酬,执行《劳动法》。

        王伟鹏,陕西咸阳人,装配钳工,手头正在干的产品是汽车前杠下层模具,模具重28吨,16吨的行车只能一次吊半边。他要做的事,是拆卸、修理、装配,干掉试模发现的问题。分公司已设计生产过45吨重的模具,下一步的“模具王”85吨。

        EDM区,操作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汽车后杠下层模具的是刘金权。一个人将重达五六吨的产品,从粗加工区用行车和轨道车搬运到机床上,安装、电加工、拆卸,吊运至下一工序。这件活儿已干两天了,人休机不休,白天晚上,两人轮班连轴转,今天下午必须完成。

        隔着两台机床,与刘金权干同样工作的,是女操作工吴红蓉。她百十斤重的身体,与被她玩于股掌之上的好几吨重的铁疙瘩相比,呈现出的大反差、大张力之美学逻辑,让人惊叹不已。我问她,产品加机床,那么重,地基能承起?她说,没问题,下面打了2米深的水泥方。丈夫张晚路,生产线钳工。两个女儿在绵阳老家乡下,老人带着。她的活,与刘金权走的工艺流程相同,不同的是产品,她干的是汽车前杠模具。

        被誉为工业之母的模具制造有个特点,就是单件生产。每天都是新的,永远都在攻关。生产线上,我看见好些床榻大小的汽车注塑模具,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小区楼盘,有的像大海军舰,透出仿若皎洁月光的金属光辉。至于我的名字,更是在凸模凹模严丝合缝的交流与嵌扣中,获得了一种神秘而奇妙的冲动与对位。

        下午,手机响了两次。一次是中国作协打的,了解我在“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活动中的行动情况。一次是新华社消息,说今天11时23分发射成功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其用于姿态控制的控制力矩陀螺、惯性测量单元等重要系统部件,系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为核心舱贡献过制造力量的航天燎原公司,正是燎原无线电厂的今名。

        我注意到,今天采访的一二十名劳动者,无论男女,不论高矮胖瘦,他们的身体都蓬勃着一种力量,像流动在他们掌纹里的设备,和设备里的编程与电。而他们眼睛透出的阳光,模塑着劳动的自信、尊严和对幸福生活的沉迷与追求。他们中,许春晓、范雅萍、程宝欣、陈宏、何元中、徐强、刘春林等,是航二代。

        还注意到,从这一天时空的转切中,空间技术正在时间的模具里,成型为更具体、更广大、也更辉煌的劳动者的荣光。

        安徽卫视“诗·中国”4月25日晚9点30分播出的节目,主题为劳动。节目中,主持人蒋昌建捧着我的诗集《劳动万岁——为129名中国工匠造像》,朗诵《焊接太空的人——致大国工匠、航天焊接特级技师高凤林》:“让大地升起,穿越天空,与太空焊接在一起/将人类的空间小念头,与美好的时间大远方/焊接在一起……”

        (作者:凸凹,系诗人、小说家,成都市作协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