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城市节水:自然健康 人水和谐

    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10版)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各地统筹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污水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了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

    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

        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用水总量只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0%左右,但却支撑了全国60%的人口和70%以上的GDP,“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节水,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城市节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把人水和谐的要求贯穿和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苏南通,滨江临海,河网密布。近年来,南通市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模式,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2019年,南通市区建成区33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水质全面提升,步入“人水和谐”的新时代。

        作为一座水城,南通围绕两条生态圈,提升景观与绿化,注重增加绿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2年增加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濠河沿岸成为南通历史文化的最美窗口、市民休闲生活的最佳去处;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在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的构建中,在浓郁水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一条条河流逐渐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道。

    以系统性思路推进城市节水

        近年来,各部门各省市坚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用水理念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力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谈及接下来的节水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系统性思路推进城市节水,宣传立足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系统性推进节水的做法,重点宣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等方面的工作,让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首都北京,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提高用水效率、推进循环利用是一大关键。2019年,北京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1.52亿立方米,已成为北京市第二大水源,主要用于工业、河湖环境、市政杂用、园林绿化等行业。比如,亦庄开发区中芯国际、京东方等高科技企业全面使用再生水,八大热电中心和热电厂等电力工业企业全部利用再生水。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升。2020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46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加了4倍,是城市供水总量的23.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0年,全国城市节水量累计达到453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年调水量。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0个城市创建成为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用水总量占全国城市用水总量的58.5%,有力带动全国城市节水工作。与此同时,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较2012年有一定程度降低。

    以节水成效激励全民参与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建成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项目达到4万多个。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步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利用、调蓄、吸纳能力,促进形成健康循环的城市水系统。

        深圳市自2016年以来,探索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七全”模式,为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厂网河城”一体化等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名列前茅。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2273项,近2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香蜜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等一大批海绵城市典范项目落地,既有景观又有功能,深受市民喜爱。

        “以城市节水新成效激励全社会参与节水,宣传城市用水效率提升成效、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污水再生利用成效以及水环境改善等,提升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了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雨水资源年利用量3.5亿吨;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在应对台风登陆、区域性强降雨中,有效避免大面积城市内涝现象;城市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城市绿地及滨水空间得到扩展,城市品质和功能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