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船初心(总第七四〇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上海:在初心之地建设人民城市

    作者:本报记者 方曲韵 颜维琦 任 鹏 曹继军 孟歆迪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05版)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的党员授旗活动。资料图片

        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资料图片

    上海外滩 本报记者颜维琦摄/光明图片

        “看100年的中国去上海。”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是我们党的初心确立之地。

        这是一座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繁华里积淀着深厚的红色气质。这是一座浸润着创新因子的城市,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少攻坚克难和自我革命的勇气。

        “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长久地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回响。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今日之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家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日益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和风采。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是解读上海百年发展史的无形密码,也是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深层力量。

    开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商场”“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合营的展览馆”“中国内地第一家迪士尼乐园”……上海,是一座拥有无数个“开放第一”的城市。今天的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从旧时的“冒险家的乐园”到国际化的“五个中心”,百年来,上海何以成为“开放”的代名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全无基础、毫无凭借地横空而来,而是在此前一波又一波西方新学说、新思想传播基础上累积与递进而来的。就全中国范围而言,清末民初的上海,正是这样的新学说、新思想的传播高地。”上海史专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认为,正是在这样引领风气之先的开放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这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带来了精气神,注入了新的红色基因,催生了特殊的文化气质和品格。每到重要历史关头,这种特殊的气质和品格引领上海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上海开始全面探索复兴之路,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快速完成,并在工业、科技方面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上海在社会经济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形成了一批影响至今的宝贵经验。

        “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时任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对曾经挂在浦东新区管委会食堂里的这句话记忆犹新。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1992年,“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同年7月,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园。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

        “从那时起,浦东的命运改变了,上海的命运改变了,整个长三角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赵启正说。

        从此,上海开启了高标准的对外开放——

        上海人骨子里的精细在方方面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浦东开发伊始,我就请书法家写了‘惜土如金’四个字,挂在办公室墙上。有的投资者来了说您这地价很贵吧,我说不仅批得贵,还管得宽,要管你拿地来做什么。这幅字还有一个作用,每当有人来我办公室让我‘照顾照顾’时,我就问他墙上这幅字写得怎么样,人家就识趣了。”赵启正说。

        开启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开放——

        浦东开发开放40多年来,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浦东率先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关键领域金融改革。这种制度性的开放正在向全球释放红利。

        浦东,只是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对于上海在对外开放上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始终寄予厚望。

        2018年11月,上海开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它向世界宣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从首届进博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上海,到第二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700亿美元,再到第三届进博会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如今,见证进博会成功举办三届的上海,也成为世界感知中国开放之志的重要窗口。

    创新:“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张江科学城,有一个标志性的“鹦鹉螺”,它就是著名的上海光源。这里安置着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用户最多、成果产出最多的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现在,每年有超过1000个课题组利用这一大科学装置做研究,发表的研究论文有七八百篇。

        不止于此,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张江已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14个,涵盖光子、生命、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打造了世界上聚集程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群。

        对于上海这座渴望创造奇迹的城市来说,创新指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更是制度创新、路径创新。

        “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一次大突破、大发展的实现,都是因为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启动浦东开发开放大战略,上海经济迅速进入增长的快车道。更为重要的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下,整个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都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从2003年开始,上海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以开放战略倒逼制度创新,倒逼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同时通过参与全球化,确立了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目标。

        2010年,上海以世博会举办为契机,通过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充分发挥世博效应,推动上海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新阶段。世博会为上海城市大开放、大发展和城市功能大提升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这也是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按照国际最高规范实现对外资准入的管理特别是服务业外资准入的管理。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规定了6大服务领域、18个行业扩大对外资开放的措施。其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是一个创举。相关资料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负面清单”的事项从190项缩减到30项,向世界亮明中国坚持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对外开放的信心和态度,为全球化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进入新时代,率先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上海依旧当仁不让。“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首届进博会上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2019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设立。临港正成为一个不断刷屏的高频词。探索建设海关特殊综保区和特殊经济功能区,在上海东南沿海从外高桥到杭州湾形成一条面向海洋的弧形地带,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这条“自贸区弧”,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向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前进基地、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迈进。

        这也是一座求变的城市,一座渴望引领美好生活方式的城市。

        走进位于南京西路上的新世界大丸百货,柜台后除了售货员还时常能够看见正在线上推销产品的主播。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大丸百货不仅没有被网购与疫情双重压力打倒,反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于2015年5月15日开业的它,以年复合增长率34.67%的发展业绩跻身沪上百货行业前列。

        “全国200家头部新消费品牌中,有62家来自上海,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天猫TOP500的新品牌中,上海以90家新品牌的数量位居新品牌城市榜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蒋青云援引一组研究数据表示,通过不断创新,上海的国货新消费品牌已形成集群现象。

    包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从吴淞口开始,黄浦江在上海市区蜿蜒流淌了85公里,这在世界大都市中绝无仅有。

        它是生产之江,自上海开埠以来,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座机器棉纺织厂、第一座陆上水厂都诞生在黄浦江两岸。如今,它正变成生活之江,以最大的诚意接纳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市民。

        上海杨浦滨江景观建设工程负责人章琳琳,既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生活在江边的普通市民。“以前,黄浦江两岸除了外滩,几乎没有可亲水的岸线。”章琳琳说,虽然生活在黄浦江畔,曾经的上海人几乎没有滨江的概念,生产之江割裂了滨水空间与城市生活的联系。

        2017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民如期收获一份“大礼包”。历经多年努力,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建成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市民。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总书记的话语,传递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也为城市建设者指明了方向。

        如今,滨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绵延5.5公里的上海杨浦滨江南段,7座主题鲜明、外形特别的党群服务驿站,近来成为上海市民们的“元气”补给站。驿站里,直饮水、免费WiFi、充电器、雨伞等各类便民设施应有尽有。除了标准化的便民服务设施,目前已开放的秦皇岛路码头、跑者、雨水花园、人人屋、大桥公园、电厂、电厂辅机厂等7个站点,还因地制宜提供亲子阅读、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等服务,生动演绎着“还江于民”的实践。

        章琳琳感慨,过去滨江建设更关注公共空间开发了多少,修建了多少公园、绿化和道路。如今的滨江建设则更多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建设以人为本的软硬件设施,引入百姓喜闻乐见的商业业态,从细节处体现人性和温度。

        位于上海南部的奉贤新城,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走进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仿佛进入了一座隐匿森林里的高科技剧院。经营一年多,艺术的种子已经在这里慢慢发芽、壮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仅一年就举办了200多场文化演出,吸引了奉贤当地乃至上海中心城区、上海周边城市的市民前来观看。现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已经形成集音乐厅、书店、美术馆、咖啡厅于一体的南上海“城市会客厅”。

        “丰富的文化服务,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奉贤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伟介绍。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其中“新城发力”,指的是打造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等五个新城,将其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见证了一轮又一轮的新城发展历程,陈伟指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意味着从公共交通到居民住房,从医疗服务到文化教育,五个新城的公共服务必须强起来。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产城融合。”

        这座城市的包容还体现在许多细节处。

        这里是咖啡馆最多的中国城市,是全球科学家最希望工作的中国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承担守护国门责任最重的中国城市之一,也是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普通市民的中国城市。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将上海“一网通办”的实践作为经典案例写入。这一报告特别提到,除了线上办事以外,上海还设立了200多个线下服务点,线下的点跟线上的点打通,既便捷了政务办事,也没有忽视弱势群体。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介绍,上海“一网通办”线上与线下打通的模式,体现了联合国“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也是与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全程线上服务”模式的不同之处。

        “如果一个人渴望看到未来,他应该去中国。”近年定居上海的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说,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大且最具持续性的故事。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这是上海给出的承诺,也是上海发展的脉络。

        (本报记者 方曲韵 颜维琦 任 鹏 曹继军 孟歆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