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

    作者:徐秀军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3日 02版)

        【光明论坛】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出现、相互交织,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趋复杂严峻。在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晚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所指出的:“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各国应该按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不能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能借多边主义之名拼凑小圈子,搞意识形态对抗。”

        多边主义赤字加大全球性挑战。近年来,部分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横行,多边主义赤字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难以凝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识和合力。在世界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时,有些国家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和危机,热衷于病毒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对外推行各种形式的“脱钩”,经济全球化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贸领域,有些国家为自身短期利益不惜破坏全球多边规则体系,热衷于采取单边行动频繁对外挑起贸易摩擦,采取过度的安全审查措施给跨境资本流动设置障碍,国家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受到严重干扰。在发展领域,有些国家不仅逃避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恶意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合法权益,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多边主义受到直接冲击的同时,多边主义的隐性赤字问题更值得警惕。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危害,多边主义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抵制,明目张胆地推行单边主义难度加大,有些国家开始转向借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根据自身偏好和需要拼凑排他性的小圈子,搞意识形态对抗。这种有名无实的多边主义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更值得国际社会加以防范。它不仅直接导致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力量分化,还增加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内耗。正因如此,各种全球性挑战不仅得不到根本解决和有效缓解,还不断升级和扩大,并给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守正出新中弘扬多边主义。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让多边主义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利器,既要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也要推动多边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具体来说,弘扬多边主义就是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维护好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也要看到现有多边体系的问题与弊端,要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多边主义守正出新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案。首先,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将整个人类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安危与共、荣损相依、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的总体意识。其次,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多边主义守正出新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最后,中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断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以多边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是重在行动和实效。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唯有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大国尤其要为推进多边合作做出表率,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构发挥在国际抗疫合作中的领导作用,做真正的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者:徐秀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