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信息员讲述】
7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2019年开始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从训练场转到与自然灾害博弈的战场,继续着“战斗”生活。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通过对灾情与降雨情况的综合分析,我发现在我市辖区内,当降雨量每小时达到30毫米、3小时达到75毫米时,就有可能发生险情。我们据此推出了“雨量调度法”,根据以上两个雨情指标调度指导基层防范应对。今年5月7日19时05分,暴雨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显示:近1小时全市有20个站点降雨超过30毫米。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20个站点所在地,指导和调度乡镇、村灾害信息员及时查看并上报灾情信息。这次调度,全市共预防性避险转移6户12名群众。
我们着力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这支队伍已经从原来的3500余人发展到20000余人。
与自然灾害斗争不分寒暑、没有节假日。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我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心系群众、直面灾情,做好做实每一项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周洪双、李晓东、姚亚奇、蒋新军、王斯敏